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打造“天目叠翠·吴越千年”城市品牌

临安:深植长三角吴越文化根脉

  纵观长三角文明史,无数灿若星辰的文化宝藏中,吴越文化当占重要一席。

  吴越文化发端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并经之后的千年传承发展而形成。其内容既有以家为根、祖训传世,孕育钱氏千年望族的家训文化,还有以城为业、扩城兴市,奠定杭城千年风貌的营城理念,更有以国为本、善事中国,开创江南千年繁华的保境安民策略。不仅创造了吴越国近百年繁华,还成就了后世长三角地区坚实的经济文化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作为吴越王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临安拥有无可替代的吴越国历史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传播和弘扬吴越文化的高地。在临安全区深化改革、强基固本的“五个年”中,“吴越文化展示年”是擦亮文化金名片的重要工程。日前,临安区委宣传部发起了“一军十三州”访“吴越”吴越文化研学体验点推荐活动,再寻长三角区域中的吴越遗泽。

  以临安为原点,吴越文化的根脉遍布长三角,这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更是对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有着深远启示。

政治:保境安民 善事中国

家国一体的立国之本

  在长三角地区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钱氏“三世五王”80多年治理下的吴越国不过短短一瞬,却在区域历史上留下“国强民富”的美誉,究其根本,在于吴越国实行的“善事中国、保境安民”基本国策,家国一体的理念成为了吴越国在五代十国“乱世”时期的立国之本。

  吴越国的疆域大体包含了现在的浙江、上海、江苏南部、福建北部等地,“一军十三州”中“一军”指“安国衣锦军”临安,“十三州”包括了杭州、越州(绍兴)和苏州等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虽然和同时期的南唐相比并不算大,但却是一方安宁祥和的“桃花源”。

  钱氏守土,从未掠夺侵犯他人区域,少有的几次战争,也都建立在他者来犯的基础上,局部战争的目标是为了和平稳定。尽管当时的中原王朝走马灯似的不断改朝换代,但钱氏在位期间从未称帝,始终奉中原朝廷为正统,坚决维护统一的中央政府,“吴越国每年向中原进贡丝绸金银无数,目的就是换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确保政权能够平稳,百姓得以安宁。” 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杜文玉说。

  “世方喋血以事干戈,我且闭关而修蚕织”。在“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下,民本主义的思想贯穿吴越国始终,因此吴越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涌入,开启了“鱼米江南”之盛,钱镠被后世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人。

  在吴越国时期,长三角的区域文化特征在交融中进一步显现。以钱塘江流域为核心的“越”文化和以太湖源流域为核心的“吴”文化这两种近缘文化“和合创新”,吴越文化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发展态势,构成了汉文化大体系中重要的区域文化。

  以吴越国兴盛的佛教文化为例,浙江、江苏各地留存的佛教建筑里,大多为吴越国时期兴建或重修,临安的功臣塔、杭州的保俶塔、苏州的虎丘塔都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所谓“盛世建塔”,造塔本身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时间,这需要以一个安定、文明、富庶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基础。

  吴越国这个唐宋之交中最为富饶安定的政权,因纳土归宋的政治举措,实现了平稳的过渡。“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少有的一次政权和平交接,让当时吴越国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免遭破坏,文化的根脉也得以延续给后世。”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吉军说,“如遇真主,宜速归附”钱镠的政治智慧被其后任钱弘俶贯彻执行,让吴越国的黎民百姓避免了战火荼毒,为和平统一留下了宝贵的典范。

经济:营城兴业 对外通商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千年基底

  在自秦至唐的一千多年中,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一直在北方。唐末藩镇割据,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与此同时,南方的诸多政权之中,钱王修筑海塘、建设城市、改造良田,桑田纺织,大兴商贸,对商的重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

  “钱塘江捍海塘,是我国古代三大人工建设工程之一,其影响仅次于长城和大运河。”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吉军说,钱塘江畔钱王射潮的雕像诉说着五代十国那段乱世之中吴越王钱镠修筑“捍海石塘”的传奇,自“钱氏捍海塘”建成之日起,其早已超越时代的局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埋下历史的注脚。

  修筑海塘的同时,钱镠大力发展城市建设。三次扩建杭州城,开浚西湖,在杭州东部大兴土木,这些宫殿成为了后来苏东坡等人的“办公场所”,杭州也自此发展成为“东南第一州”。

  对于当时深受太湖水患影响的苏州平原,钱氏通过设立堰闸等一系列举措,让太湖的水患变成了水利。同时大兴园林,苏州园林南园就是吴越国时期所建,如今苏州园林成为天下园林之冠,离不开钱氏父子奠定的基础。

  城市发展带动了产业的兴盛,吴越国时期坊市合一,逐步放开了过去只准官营的陶瓷业、丝织业、印刷业等行业,允许民营与官办并举,一时间杭州商铺林立,有文献记载“开肆三万家”,足见产业的发达程度。

  产业发展的同时吴越国也在积极促进海外贸易,对外通商。此前,浙江通商多依靠京杭大运河,五代十国期间,吴越国与北方的陆路交通被彻底切断,被迫转为海上交通,吴越国用先进的造船技术,屡屡出海北接中原,南通诸国,比郑和下西洋整整早了四百年。自此,浙江区域发展史从钱塘江时代开始走向海洋时代。

  古代的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等国家都曾与吴越国有过经济和文化的交往,其中属日本和朝鲜尤为频繁。从吴越国“出口”的,不仅有本地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还有香料、象牙等从东南亚、西亚等地进口的货物,吴越国从中扮演着中介的角色。

  “可以说,吴越国承担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重心不断南移的历史格局,担起了苏杭一带承担天下经济命脉的历史使命,浙江由此走向了两宋这样的发展繁荣期。”徐吉军表示。

  而吴越国时期形成的这种敢于走出去,勇立潮头的开放精神,作为吴越文化的一部分,保留在了江南人的基因里代代相传。

  如今,在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临安,产业强区首位战略下,项目招引屡破新高、产业升级跨步迈进,千年古城中崛起片片工业楼宇,万家灯火与吴越风华交相辉映,便是对吴越文化中开拓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

文化:钱氏家训 千年绵延

临安何以让吴越文化焕活

  在“一军十三州”访“吴越”吴越文化研学体验点推荐活动中发现,浙江不少地方都能寻到吴越文化的印痕。一座塔、一座寺庙或是一本家谱,距今千年,为何吴越文化仍然有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精神内核。钱氏后人整理而成的《钱氏家训》,将修身、齐家、治国融合为一体,以地域及家庭为单元,构建涵盖大中华格局的家国情怀。正史、方志和家谱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三大块载体。“从古到今的中国各类家训中,《钱氏家训》担负着家族与国体的复合性,是家国同构式的文本样本,将修齐治平的传统优秀理念成功继承了下来。”茅盾文学奖得主、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旭烽表示。《钱氏家训》涵盖了从吴越国时期一直到民国的千年历史,其中多次的修编、凝练都与时代同频,早已超出了一姓一朝的时代局限,奠定了钱氏家族在江南长盛不衰的精神基础。

  文化的传承亦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坚守。千百年来,在《钱氏家训》的影响下,钱氏家族涌现了众多杰出人才,仅两宋时期钱氏一门就出了320位进士。在近现代,钱氏后裔更是名人辈出,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科技三强”以及钱穆、钱玄同、钱钟书等著名学者,都在各自的领域成为《钱氏家训》的践行者,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化的弘扬需要系统化的工程。《钱氏家训》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让吴越文化进一步“焕活”?临安作为先行者,已然有了先进的经验——

  打造可触可感的吴越古城。2019年,临安正式启动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一街三区”,以此为契机将旅游景区、千年古城、城市商业等进行有机串联。目前遗址公园规划区域北部太庙山区块已建成开放,南部功臣山区块已建成临安博物馆、吴越文化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城市的现代建筑里融入了吴越文化的诸多元素,走进临安,可谓“步步皆吴越,处处皆历史”。

  推进吴越文化的系统研究工程。临安推出系列吴越历史文化丛书,从文献集成、通识读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四个方面开展学术攻坚,目前已经出版了《吴越国瓷业研究》《耕织图前世今生》《王兮王兮归去来——吴越国的君主们》等一系列历史读物,通过吴越文化研究“青年学者计划”,真金白银奖励更多人才参与到吴越文化的研究中,以此打造吴越文化的“学术高地”。

  推出一批吴越文化文艺精品佳作。文艺作品的演绎,是文化“破圈”的重要抓手。今年即将亮相的实景剧《陌上花开》就是由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崔巍担任主创,将钱王射潮、陌上花开、纳土归宋等经典故事进行创新演绎,为临安量身打造的实景沉浸式作品。与此同时,临安积极参与有关机构创排的京剧《纳土归宋》、电视剧《太平年》、网络动画片《钱王传奇》,牵头创作话剧《吴越长歌》,打造文艺作品系列矩阵。

  去年第二届吴越文化节开幕式上,吴越文化已经通过老戏骨的演绎“小火出圈”。如今吴越文化研学体验点的推荐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促成吴越文化古今对话,在长三角地区的“州际联动”。

  历史的回声中定含有当代的呼唤。从城市形象logo里的功臣塔,到城市品牌宣传语中的“天目叠翠•吴越千年”,临安的城市IP已然和吴越文化深度“绑定”,向着“全力打造吴越风骨的文化高地”目标大步迈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临安:深植长三角吴越文化根脉 2024-06-02 浙江日报2024-06-0200008;浙江日报2024-06-0200012;浙江日报2024-06-0200009;浙江日报2024-06-0200011 2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