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筑强长三角创新核

杭州未来科技城:创新高地起“新”城

  长三角是我国创新资源集聚度和流动性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肩负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重大使命。

  在长三角诸多科技城中,位于浙江经济第一区余杭核心地带的杭州未来科技城尤为瞩目。

  杭州未来科技城于2011年正式挂牌成立,现已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2023年,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1900亿元,约占全省的1/5,形成以阿里巴巴、中电海康等为龙头的新经济企业梯队。

  如今,这座指向未来的城,仍在不断生长。

  杭州未来科技城矢志进阶新目标——锚定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坚决扛起大平台的大担当,在高原上再起新高峰,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加快建设具有未来感、国际范、创新味、年轻化的城市重要新中心。

全局谋势——

推动“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依托G60高速和沪苏湖高铁等交通大动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串联起上海松江、浙江杭州等地,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承载地和试验田。

  近日,深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举行。会上,杭州圣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泓博智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跨区域合作项目签约。

  圣域生物来自杭州未来科技城,是一家专注于DNA损伤修复领域的创新药研发公司。泓博医药则在上海致力于小分子创新药药物发现、制药工艺的研究开发。未来,两者就新型靶向性抗肿瘤化合物进行合作研发,探索健康领域的未知。

  这一幕,无疑再次印证——杭州未来科技城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时间维度再拉长,或许更能读懂这份长期主义。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就在当年,杭州未来科技城开始筹建,并于次年正式挂牌。

  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块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从此承载起非同寻常的国家使命。不久后,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杭州开幕,主会场就设在杭州未来科技城。

  同频共振,让城市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

  十余年前,杭州未来科技城最多的是稻田。十余年后,这里已经营造出一个蓬勃发展的创新生态,坐拥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4家省实验室,遍布60多个各类科创园区,杭州未来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更是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整装再出发,杭州未来科技城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某种意义上,是从国家到省市区再到自身的精准定位、逐层破圈。

  从国家层面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杭州未来科技城是中组部、国资委确定的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有责任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

  当前,浙江肩负着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使命,杭州站在迈入超大城市、经济总量跨越2万亿门槛的历史节点,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需要在全国廊道式创新区示范样板上实现新突破,余杭纵深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关键时刻,杭州未来科技城有义务扛起大平台担当、做出大平台贡献。

  杭州未来科技城走的是创新路、吃的是改革饭。进阶,也是一种自我突破。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看来,“唯有主动应变,勇于求变,重新拼出一条新的创业长征路,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新的业绩。”

关键落子——

释放“协同创新”无限动能

  今年5月,之江实验室传来好消息。天文计算研究中心博士周登科与来自其他地区科研机构的同伴,利用“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在球状星团M15中发现了两颗长周期脉冲星,揭示球状星团脉冲星演化新路径。

  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对擅长智能计算的之江实验室来说,并不少见。周登科表示:“过去,天文学家需要从大量天文观测数据中总结出行星运动规律。而现在,通过大型计算集群与智能计算方法,科研效率大幅提升。”

  之江实验室曾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利用“中国天眼”发现世界首例持续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联合浙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共同发现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新机制,两项成果均入选当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不断深化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成为杭州未来科技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格局的关键落子。

  在浙江协同布局“核心+基地+网络”的国家实验室体系的大背景下,之江实验室成为浦江国家实验室核心支撑,领衔建设国家智能计算研究院。不远处的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正在创建临港国家实验室浙江基地,不仅聚焦脑机领域技术研发与创新,也致力于通过转移转化引领脑机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产业协作也让创新活动的“密度”和“产出”不断提高。

  不仅有浙江大学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vivo全球AI研发中心、字节跳动杭州基地项目、OPPO全球移动终端研发总部等省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选择落户杭州未来科技城;一批来自长三角乃至全国全球的项目,也对此地青睐有加。

  仅过去一年,杭州未来科技城就签约高德红外数字科技总部、中国电信视联网等重大项目104个,其中100亿元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额突破750亿元。一位企业负责人坦言,“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杭州未来科技城的金字招牌,细致贴心的服务如同充沛的阳光雨露。”

  目前,共有5万多家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并不断开出“创新之花”。2023年,杭州未来科技城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02家;新增专利授权数量达9505件,其中发明授权3913件,同比增长26.76%。

  为了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杭州未来科技城牵头成立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知识产权专委会。

  视野放宽,杭州未来科技城还在上海张江建成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与合肥包河区共建合杭梦想小镇,并启用长三角企业创新研发总部基地,打造长三角地区人才创新共同体。

  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这座城市衍生出一片创新生态“热带雨林”,让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的生态图景愈发生机盎然。

革新发展——

支撑“未来科技”领跑时代

  复旦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军认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需要在加速新质生产力效能释放方面走在前面、作出表率,“长三角有这样一个使命,所以要更早地谋划一些新兴产业”。

  这恰巧是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先天禀赋。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说,“从名字就能看出我们的初心。”自诞生之日起,这座城市就肩负着探索未来科技、布局未来产业的使命。

  彼时,杭州未来科技城抓住电子商务这个时代风口,并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迭代,得以成为浙江数字经济的重要驱动引擎。

  时至今日,杭州未来科技城加快构建“1+3+X”未来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未来网络、人工智能、空地一体三大标志性产业,前瞻布局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若干高潜力产业。

  为了夯实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算力底座,杭州未来科技城不仅成功推动浙江新型算力中心的落户,还支持之江实验室成功创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多措并举,助力杭州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

  产业与城市互为表里,一流的城市品质有利于集聚创新资源、支撑产业发展。近年来,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今年,余杭全面启动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中轴线建设,争取“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成模样、八年成榜样”。

  根据规划,杭州未来科技城不仅将拔地而起靓丽炫酷的摩天双塔、科幻感十足的观光塔、世界级未来国际演艺中心和6万座的国际体育中心,还将规划大片水乡湿地景观,最终呈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高品质空间。

  中轴线旁边的杭州西站,作为“轨道上的长三角”节点工程,自投入运营以来,到发客流总量早已突破千万人次。而随着沪乍杭铁路、宜湖铁路、杭温高铁等线路的不断推进,杭州未来科技城将实现与上海、苏州、宁波、温州等地的直连。

  打开城市发展新空间的,还有杭州地铁19号线。这条设计最高时速120公里的机场轨道快线,连接了杭州西站、杭州东站及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杭州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实现杭州未来科技城至杭州机场45分钟交通圈。

  地下交错的地铁网、四通八达的城市高架,以及呼啸而过的高铁动车,让杭州未来科技城大幅缩短与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

  新征程,旌旗在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筑强长三角创新核,一座崭新的“未来之城”正阔步走来。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杭州未来科技城:创新高地起“新”城 2024-06-02 浙江日报2024-06-0200007;浙江日报2024-06-0200009;浙江日报2024-06-0200011;浙江日报2024-06-0200016 2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