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要闻

海盐80后青年作家宝树屡获科幻大奖——

“家乡有我的文学宇宙”

  过去这几个月,科幻作家宝树“拿奖拿到手软”。

  3月29日,《美食三品》入围第82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奖;4月18日,《我们的火星人》获第二届科幻星球奖文学奖·最佳科幻中篇小说奖冠军;5月17日,《恐龙奇旅》获第五届少儿科幻星云奖中长篇小说金奖;5月18日,《我们的火星人》和《看得见风景的窗口》分别获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银奖……

  在科幻圈,44岁的宝树风头正劲。科幻作家刘宇昆赞叹其为“了不起的作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评价其作品“一本正经、煞有介事、确然有趣”,小说家马伯庸直言“我特别喜欢,是我所一直希望能达到的那种境界”。

  近日,在海盐一家餐厅,我们见到了宝树。一米八七的个子、一身休闲服,看起来十分随性。宝树说话语速飞快,或许,飞快的语速才能表达他天马行空的想象。

  宝树本名李俊,7岁那年,他跟随父母从四川迁居海盐,因为父母是秦山核电第一代建设者。

  (下转第五版)

  (紧接第一版)裂变、核辐射、原子……这些父母口中日常蹦出的词汇,对当时的宝树来说很神秘、很科幻。

  10来岁时,宝树梦见一个场景:主人公乘坐飞船,眼前小溪流般的银河突然变大,一团光耀夺目的东西出现,那就是银河系的核心……醒来后,他相信世界上一定存在这样一个地方。

  从那时起,宝树开始对科幻着迷。再后来,宝树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到的笔触,创造了一个个科幻世界。

  回忆起成长路,他庆幸海盐如同一片开放的文学沃野,包容着他的个性、滋养着他内心的种子。

  宝树先后就读于海盐县向阳小学、海盐武原中学和海盐中学。放眼全省,这些学校其实并不起眼,少年作家的文学种子究竟如何在此生根、发芽、成长?

  朱益群是宝树的初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相比笔名宝树,朱益群更习惯叫他李俊。如今校舍虽早已搬迁升级,朱益群也已退休,但他对学生时代的宝树记忆犹新。

  “李俊初一时个子就很高,坐在班里倒数第二排,课桌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大多是哲学和文学类的。”朱益群说。因为词汇丰富、情节生动,他总是把宝树的作文当成范文,宝树也由此对写作越来越有兴趣。

  在课间,宝树有时候会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笑个不停,朱益群了解后才知道,他脑中正展开丰富的联想。朱益群觉得有意思,便经常鼓励宝树把想象中的情节写下来,有意识地培养其写作能力。

  “我看过他写的《时间之墟》,科幻故事背后,还涉及数学、哲学、天文、心理学等领域,这与他广泛阅读、厚积薄发有着密切关系。”朱益群说。

  不过,因为痴迷阅读,宝树常常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高中时,有任课老师好几次找到其班主任夏衍铭“抱怨”,宝树上课偷偷看课外书,还耽误写作业。

  夏衍铭得知情况后,非但没有批评,反而与任课老师探讨起教学方式。“像宝树这样的学生,这些年也碰到过不少,正确引导、顺势而为比‘硬来’更有效。”夏衍铭说,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宽容,让藏在宝树脑海里的世界愈发宽阔。高三那年,宝树的作品《一只被咬过一口的苹果和我》获得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一等奖中最知名的是韩寒。

  “参赛是奔着一等奖能保送北京大学,没想到还得拼‘硬实力’。”和其作品一样,宝树有种古怪的幽默感。1999年,宝树以海盐县高考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哲学系录取。

  一个人的梦想,点燃了一群人的理想。“现在我们每年都会举办科幻作文比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夏衍铭说。不久前,宝树还为海盐的学生做了一次分享,鼓励他们在传承人文传统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学那几年,刚刚兴起的网络为宝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他就像个“网瘾少年”,在各种论坛注册了不少账号。最著名的就是“宝树”和“新垣平”。

  宝树着重写科幻小说,他曾为刘慈欣的《三体》写了一部同人小说《三体X·观想之宙》。

  新垣平这一“分身”则模仿《剑桥中国史》的学术话语体系,将15部金庸武侠小说融入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先后推出《剑桥倚天屠龙史》和《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

  曾有人说,走到世界尽头,会发现家乡是个巨大的宝藏。

  “虽然科幻小说动不动就写另一个星系,地域性比较弱,但海盐、嘉兴的历史文化和名人对我影响很大,家乡有我的文学宇宙。”比如金庸、余华的作品,对宝树的创作有很大的启发,“余华还是我的中学校友。”

  宝树的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嘉兴,目前正在写的一个系列中有个小城叫南川,其原型就是海盐。

  我国新一轮科技浪潮的兴起,为像宝树这样的科幻作家放飞想象提供了不竭动力。“尤其浙江作为科技大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处处充满科技味。”宝树的作品中,不乏AI、脑机接口等元素,“科幻走进现实,对我们的写作要求也更高了。”

  不过,科幻和武侠远无法概括宝树的一切。他用自己的本名李俊,写哲学方面的学术型论文,还会在报纸上写时事专栏。

  一手写科幻,一手写哲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二者存有共性。宝树认为,科幻和哲学都可以看成一种思想实验,哲学更注重理论推演,而科幻更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感性细节,可以弥补理论上的不足。

  “未来希望能写一部《三体》那样的巨作。”宝树透露,自己的创作计划已排到2030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5 “家乡有我的文学宇宙” 2024-05-31 浙江日报2024-05-3100005 2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