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黄岩基层治理“三化十二制”20年历久弥新

  一本“治村经”,传承20年。

  2004年,台州市黄岩区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推出“三化十二制”村级治理经验。20年来,黄岩一以贯之深化完善、落细落实“三化十二制”,使之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化十二制”多次被评为浙江省组织系统特色工作,被台州市委组织部发文推广,并获评全国基层党建典型案例三十佳,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拥护和点赞。

  在岁月的淘洗中,“三化十二制”愈加焕发出强健的生命力。

  如今,以党的领导全面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有效监督常态化及与此相配套的十二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三化十二制”,已成为黄岩基层组织运行的基本制度和村级治理的响亮品牌,持续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黄岩入选2023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指数百强样本县,今年又获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首批“安全发展铜鼎”,均为台州唯一。截至去年,已实现平安黄岩“十七连创”。

  站在新的新起点上,黄岩持续坚持和深化基层治理“三化十二制”,从理论研究高度把航定向,在实践总结中完善提升,统筹推进城乡治理一体化,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乡基层治理“黄岩样板”。

传承:一个不变的主题

  走进位于黄岩区档案馆的“三化十二制”实践成果展示室,电子屏幕上,20年来“三化十二制”迭代升级的各个版本,引人注目。

  时间回到2004年。当时,村委会直选翻开了村级治理的新篇章。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村出现村委会与村党支部权责不清的现象。

  2004年,黄岩在全区推广《村级管理工作规则》,开宗明义地提出,村党组织是领导村级各种组织机构和村级事务的坚强战斗堡垒,并据此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等制度。

  “从那时起,黄岩就持续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力,通过制度设计将加强党的领导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则程序,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现代化。”黄岩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从“‘两委’运行规范化”到“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再到“党的领导全面化”,20年来,黄岩“三化十二制”历经多次迭代升级,党建引领这一条始终贯穿其中。围绕这个核心,近年来黄岩配套建立“五议两公开”、定期报告、示范引领等制度,开展“头雁领航·村村比拼”、道德诚信体系建设、“红动永宁”共享计划等举措,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增强村干部干事本领和服务群众能力。

  如今,在黄岩,村党组织作为“主心骨”的共识已经深入人心,各类村级组织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已成为行动自觉。

  村域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南城街道山前村,短短10多年光景,村集体经济收入就从10多万元增长到35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6.2万元。面对一批批“取经者”,山前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胜荣干脆把治村“秘籍”直接写在村口——车到山前必有路,引路全靠党支部。院桥镇梁湖桥村严格落实“五议两公开”制度,使村级事务全程“晒”在阳光下,村庄建起了百幢别墅,俨然一个高档小区,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4.8万元增至60万元。

  从“三化十二制”诞生之日起,20年来,黄岩区委领导班子换了五届,村级组织班子也换了五届,但作为乡村治理体系的“三化十二制”一以贯之,并随时代发展与实践深化而不断发展和深化,愈显生机和活力。

迭代:从乡村走向城市

  “三化十二制”的一大特点,便是制度原则性与实践灵活性的结合。可以说,它的每一项制度,都有自己的问题意识,旨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比如,针对一些基层组织不协调、不规范问题,建立履诺考评制度,以“商诺、承诺、亮诺、践诺、评诺”全程履诺为抓手,形成组织运行大闭环;针对基层村级财务管理、民主决策等难题,建立“村账笔笔清、村事件件议、村务人人明”的“三村”全线监管运行机制,筑牢小微权力防火墙;针对基层矛盾较杂问题,配套建立联席会议、矛盾化解、道德引领等制度,推行基层治理现代化,打造基层治理体系优化升级版……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愈来愈复杂。目前,黄岩有100多个小区,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如何实现城乡治理一体化?这是一个新的领域、新的课题。

  黄岩顺应时代发展,着手制定出台《黄岩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三化十二制”实施细则(试行)》,推出城市版的“三化十二制”,推动“三化十二制”从乡村向城市拓展,继续升级为覆盖城乡的新版本。

  “现代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要实现城乡治理一体化,必须乡村、社区两条腿走路。”黄岩区委组织部组织科负责人说。

  城市版的“三化十二制”,也分为党的领导全面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有效监督常态化,但配套的十二项制度却和乡村版的有很大不同。一方面保留了原先可以适用社区治理的部分制度,比如党员道德诚信、履诺考评等,但更多的是根据社区治理特点和难点,从黄岩各地一线实践中汲取提炼的特色经验和创新做法,比如建立“星火家园”党支部、社区议事协商制度、组建强社公司等。比如,在社区,多年来一直存在着“资金来源单一、供需矛盾突出、资源整合不足”等痛点堵点和社区集体经济“谁来发展、靠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等难题。黄岩通过组建强社公司,最大化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提升社区基层治理造血功能,助力强社惠民集成改革。

  今年4月,新前街道江城社区成立台州全市首家由社区独资的强社公司,目前江城社区已与20家共建单位开展活动品牌联创,共同打造了“悦享”读书会、“悦心”老年大学、“家门口”的少年宫、“悦富”直播工坊、“悦伴”妇儿驿站等特色项目。未来,社区将依托强社公司,与各共建单位共同探索社区经营新模式,发展社区普惠性公共服务及居民公益事业。

  又如,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造成小区公共性缺失的关键性因素。黄岩区通过将党支部建立在小区上,实施全区党员双向报到制度,推动党员回流反哺小区,成为带动居民互动参与、激活小区活力的核心骨干和“领头雁”。

  2022年以来,黄岩区按照1名党支部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3类部门党员干部+X名热心党员“1+1+3+X”的模式组建“星火家园”小区党支部,重点从退出现职、退休党员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中推选党支部书记,建强小区组织堡垒。目前,该区共组建“星火家园”小区党支部109个,推选出35名热心退休党员干部、42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择优选派有专业技能的“第一书记”到小区任职。

深化:

打造基层治理样本

  合作项目启动、教研基地揭牌、学术讨论、调研座谈……去年以来,黄岩区和西北政法大学之间互动频繁,核心议题就是“三化十二制”。

  当前,黄岩区正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县域样板”,急需借鉴和吸收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去年以来,黄岩与中央党校、西北政法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务实合作,并举办“三化十二制”专题研讨会、开展论文征集等活动,加快形成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探索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城乡治理经验,努力推动“三化十二制”向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历经20年上下求索、守正出新,“三化十二制”深深烙在了黄岩城乡基层治理发展的脉络之中,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愈发稳固,乡村振兴成果愈发丰硕,总体发展愈发安全稳定。

  东城街道嘉盛社区探索实施党建统领下的居民自治模式,提炼形成“1385”议事协商工作法,把“社区自己干”变成“大家一起干”,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先后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首批浙江省现代社区等荣誉称号;北城街道后庄村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依托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机制搭建了善治后庄智慧平台,实现“党员、代表手机上报事件—组长受理、流转事件—反馈处理结果”的闭环处置流程,推出“125片网自治”工作法,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北洋镇小里桥村按照“三化十二制”要求,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实施“三村”制度,实行村务全程监督,村集体收入位居全镇第一,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

  目前,黄岩正着力打造“一核多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将“三化十二制”作为基层治理的总纲领,全面推进城乡基层治理,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打造更多建设共同富裕区域标杆标志性成果、迈好走实中国式现代化黄岩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由黄岩区委组织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黄岩基层治理“三化十二制”20年历久弥新 2024-05-31 浙江日报2024-05-3100006;浙江日报2024-05-3100009;浙江日报2024-05-3100011;浙江日报2024-05-3100013;浙江日报2024-05-3100022 2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