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本报记者 潘如龙

  初夏的浙东运河文化园,河水碧波荡漾,两岸绿意盎然。“总书记对治水非常重视。”一旁的绍兴市水利局原副局长邱志荣激动地说,“他对大禹治水也很关心”。这让我想起几天前在中国水利博物馆,陈永明馆长也有同样的感慨。

  去年9月,陈永明陪同总书记考察浙东运河文化园。他说,总书记在考察过程中,时不时地关注治水方面的问题,关心河长制、防汛、山洪灾害治理,特别是当年在浙江工作时作出的重大决策,如浙东引水工程等。“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早在2006年,习近平同志就曾乘坐水上巴士考察大运河杭州段,殷切嘱托: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对此,绍兴市上虞区史志研究室的罗兰芬深有体会。她说:“正是坚持了运河的人民性,上虞区在综合保护浙东运河北线的西横河时,规划建设了亲水走廊带和美丽景观带,不但改善了人居环境,美化了城区,还传承了运河文化,体现‘人水和谐’的生态理念。每当夜幕降临,市民纷纷走上绿色环步道,或散步或跳舞,尽情享受这份安逸与舒适。”

  浙东运河向东经姚江在宁波三江口与奉化江汇合成甬江,最后汇入东海。作为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三江口自古繁华,古朴典雅的庆安会馆静静地诉说着岁月沧桑。在甬江东岸的杉杉公园内,家住老江东的李小海告诉我,听老人说以前这里是一片滩涂,堆满木材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三江口改造以后非常漂亮,晚上霓虹灯开起来特别美,是宁波人休闲赏景最好的地方。”

  “思想的力量”特别报道设有《我来讲故事》栏目,我们于是来到杭州拱宸桥一带进行采访。周末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年轻人欢声笑语,间或有外国朋友穿梭其中。

  家住拱宸桥西的费玉根老人说,小时候父母告诉他们,大运河是母亲河,全家靠运河运输为生。但有段时间污染比较严重,历史遗存也没有得到很好保护。“以前从苏州、无锡乘船来杭州,‘闻到臭气杭州到’。”经过改造保护,大运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桥西,改造得像花园一样,还建了很多博物馆,很有文化;而以前桥东桥西可以说是两个世界,老百姓都羡慕地称桥东为‘香港’。”现在每天有大量的游客来运河边游玩,“我跟他们讲,到杭州来要走运河,走运河会‘走运’的。”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写在中华大地上的壮丽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久前,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要求。文物工作从过去的“合理利用”到现在的“有效利用”,其涵义更深刻、导向更鲜明。这也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2024-05-27 浙江日报2024-05-2700013 2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