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文艺人才为媒 助力乡村振兴
董婷 贾天羽
近日,“水墨古村-山下鲍”全国摄影展启动仪式暨大溪口乡农旅融合旅游月开幕式在武义县大溪口乡山下鲍村举行。据悉,这场活动邀请了近百名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通过他们的镜头视角,深入挖掘、宣传推广山下鲍村自然生态与人文风情特色。
“南方有古村,遗世而独立”,这是大众对山下鲍村的评价。无独有偶,同样在武义山区的新宅镇,连绵群山的环抱中,隐藏着一个名为“岭上文化园”的文化馆集群。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个废弃的初中校园,但在武义县文化馆原馆长唐桓臻的眼里,这是他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开展艺术乡建的阵地。
从2019年开始,唐桓臻拿出近30年私藏,创建了岭上翠谷竹编文化展示馆和乡村书画馆,通过开设非遗学堂、建设研学基地、搭建销售平台,让竹编非遗手作成为吸引归乡人,带动致富的“金钥匙”。在他的影响下,邹一明、周志贵、李俊飞等一批乡贤、非遗文化人纷纷助力,一批文艺骨干、文化能人成长成才,“新宅民俗家居馆”“山村红色老报馆”等6个特色展馆拔地而起,年接待游客达1.3万人次。“人才资源是关键,只有不断集聚各类乡贤人才、技术工人、农创客,才能为乡村艺术建设注入源源活力。”武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已是我第三次带学生来采风写生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铨说。在桃溪镇抱朴艺墅乡村美术馆,浙江抱朴艺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魏东正忙着接待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写生团。抱朴艺墅乡村美术馆是武义县委统战部牵头建立的创业创新基地。自开馆以来,已有近20支名师写生团队来此研学,何水法、范扬、肖峰、桑建国等全国各地的名家画家慕名前来交流。通过统筹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资源,搭建专业平台、发掘艺术人才,集聚乡村文化浓郁氛围,成为武义艺术乡建道路上的一种探索。
近年来,武义县秉持“大人才观”的理念,将乡村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深度融入“三支队伍”建设工作。为了充分激发乡村的文化活力,该县精心策划了“银雁返乡”行动,鼓励和支持本地在外的文艺人才回归家乡,通过他们的智慧和才情,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武义县还大力实施文艺人才驻乡计划,为乡村提供了与艺术家们深入交流、学习和传承的平台。
为了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武义县不断创新,先后开发了汤汤童话书屋、婺州窑艺术馆、抱朴艺墅美术馆等一系列新业态。这些新业态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浓厚的艺术氛围,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有效推动了乡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据统计,武义县为此投入近5亿元资金,成功打造了106家具有乡村特色的博物馆集群。每年,这些博物馆都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过500场,吸引了线上线下超过2000万人次的游客,为乡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打造‘人才+资源’联动发展模式,鼓励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乡贤能人等各类人才积极投身艺术乡建行动,发挥优势作用,努力实现‘人才留在乡村、创业回到乡村、文化落在乡村’的发展格局。”武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