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提“质” 蓄势赋能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现代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
近日,数字公路应用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丽水松阳举行。该中心依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浙江交院”)与松阳县合作共建的产业学院,围绕智慧交通数字公路领域,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推动数字公路创新技术在松阳实现成果转化。
该研究中心成立的背后,蕴含着浙江交院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底层逻辑,是学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质化”产物,是推动“政校企·产创研”六位一体合作的主阵地和主平台。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校伟说,“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我们把新质生产力培育贯穿于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探索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直以来,浙江交院遵循“与世界相交 与时代相通”的理念,走在深化探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前列:围绕新兴产业提前布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促进交通强国与教育强国“双螺旋融合”, 以更高要求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代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布局“新”专业
高瞻远瞩向未来
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才市场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浙江交院密切关注交通行业技术发展新趋势,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布局学校专业方向,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
随着新技术、新产业带来的职业变迁,公路养护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新职业、新工种被纳入2022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
“不论是在浙江还是全国,公路养护是一个大市场,也面临着较大的人才缺口。”据孙校伟介绍,浙江交院早在2021年就开始着手布局开设公路养护专业,经过三年的筹备时间,该专业将于今年开始招收新生。
一直以来,学校遵循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主动服务的理念和路径,致力于让专业与产业接轨,构建“专业系统”围绕“产业系统”转、专业对接产业的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未雨绸缪、适度超前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助推职业教育更适切地服务区域产业变革、企业效益提升及市场人才需求。
近年来,浙江交院主动找准数智交通产业发展新定位,形成海、陆、空、轨、邮各领域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专业体系,融入智慧交通新技术,设置新场景,实现新应用,编制专业升级方案。去年,学校就针对新能源产业、智能交通行业及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新增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交通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等3个专业,为浙江省交通运输现代化高速发展蓄势赋能。
培养“新”人才
强强联手育“工匠”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创新型人才是主力军。浙江交院以新兴战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不同领域企业融合快捷构建校企合作生态圈,服务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面向产业核心技术发展,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国工匠。
在学校汽车实训楼2楼,一辆辆崭新的极氪汽车引人瞩目。此处便是3月13日浙江交院与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极氪汽车全球培训中心”。
“学校坚持‘行业需要什么人才,社会需要什么人才,交院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理念,与行业和企业相得益彰、同频共振。”孙校伟说。
学院“极氪汽车全球培训中心”目前已完成三期近50人的培训,学员来自十余个国家。这是学校与极氪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水平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前行,促进校企双方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浙江交院充分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交通产业发展趋势,在交通领域人才培养上不断深耕,与行业企业“强强联手”,贯通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牵头组建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建成校企合作项目基地150余个、汽车技术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近60个,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一批批知识型、创新型、高素养技术“工匠”不断涌现:在服务杭州亚(残)运会的全国首条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中,学校培养的800余名毕业生作为骨干参与其中,占比高达71.35%。学生在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金奖2项,金砖国家技能大赛国际总决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强化“新”科研
同频共振促发展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浙江交院推动不同领域企业融合快捷构建校企合作生态圈,依托各项平台,紧密围绕交通领域关键技术难题,构建了以政策研究为基础、数智交通和运输安全等协同发展的智力支撑体系。
把灯杆传感器设置在道路两侧,实时收集路面滑坡、坑洼等数据,并预判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以数字化手段开展巡查工作,提高效率……这是“数字公路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改革研究的成果。
去年11月,该研究中心获得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学校是此次获得认定的51家单位中唯一一所高职院校。
“职业院校不仅要培养工匠,更应该致力于实用技术的科研创新,并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孙校伟说。这一年来,浙江交院在科研方面可谓是大动作频频。
去年3月,为推进我省通航产业蓬勃发展,浙江省通航产业城市空中交通行业联盟正式成立,浙江交院作为秘书长单位,与迅蚁网络科技共同成立城市空中交通运控技术实验室。
去年5月,浙江省数智交通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浙江省数智交通人才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带动包括浙江交院在内的省内71家首批单位组建发展共同体。
去年7月,为加快推进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转型,在浙江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指导下,浙江交院牵头组建成立浙江省城市轨道交通数智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去年12月,为进一步扩大辐射影响力,浙江交院牵头联合全国各地的智慧公路行业单位,组建全国智慧公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服务三个“一号工程”搭建一系列坚实载体……
可以看到,浙江交院已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作为与人才培养同等重要的内在功能,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强技术融合创新,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在新兴产业链内的转化应用。据悉,学校2023年科研经费(含横向项目与技术服务)到款突破200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实现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104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19项,辐射带动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交通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学校还在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筹备成立数字港航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规划建设低空经济展示馆抢跑低空经济产业新赛道……这些分行业分类成立的“新”产业联盟、研究中心如源头活水,自四面八方汇入智慧交通产业这一汪洋大海,推动着我省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新”服务
“六位一体”助共富
高校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人才池,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校与地方同向同行、共融共生。
近年来,浙江交院以服务交通产业发展为内核,找准支撑地方发展需求和发展特色的嵌入路径,坚持把“产教融行·产教融城”作为立足点,形成以“交通产业发展为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地方政府产业培育为着力”的新思路,构建起了“政校企·产创研”六位一体全要素产教融合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助推生产力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以地处浙西南山区的景宁为例,当地工业基础薄弱,缺少发展增长点,特别是缺乏人才支撑。浙江交院结合景宁产业基础及发展特点,在青山绿水间引入数字电商、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浙江交院通过设立景宁民族学院,定向为景宁培养“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联合优质校友企业——浙江交创集团有限公司推进“数智汽车科创园”项目落地景宁。至此,一条依托于数字电商的汽车销售链在此诞生。
科创园内,学生正通过数字汽车直播平台直播带货,日销量可达30余台。从中尝到了甜头之后,更多学生表示愿意留在景宁就业创业。
人才的引入和电商产业的发展,成为景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3年,景宁实现GDP增量10亿元,CPI增长1亿元。
未来,浙江交院还将推动数智交通产业联盟、数智交通人才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加速落地,一系列举措加快构建起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生态,为当地发展增添更多新动力。
孙校伟透露,如今,浙江交院“政校企·产创研”六位一体合作模式已辐射了景宁、松阳、长兴、黄岩、钱塘、开化等6个县(市、区),因地制宜构建起由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相互作用的创新生态圈,逐步打造交通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高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源高地,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奏响共同富裕的“协奏曲”。 (陈心意)
(图片由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