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美丽洲渚
文明绵延

  本报记者 章忻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暮春时节,当我们踏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站在这片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上时,心中难掩兴奋与激动。

  南城墙遗址上斑驳的纹路、通往莫角山遗址的朝圣之路、纵横交错的水道、精美复杂的玉器……一座座遗址、一件件文物穿过历史的尘烟,向我们诉说良渚先民如何运用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中华文明的曙光。

  中华文明的历史到底有多少年?这个曾经困扰过许多人的问题,伴随着良渚申遗的成功,有了确定的答案。良渚文明存在的年代为距今5300年到4300年之间,和古埃及文明、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印度文明处于同一时代,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

  一扇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就此徐徐打开。透过良渚文明,世界各国了解了古代中国在城市规划、建筑技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高度成就。更重要的是,在采访过程中,3位受访者都提到:良渚申遗成功打破了西方学术界认定的文明“三要素”,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东方模式”。

  事实上,这一标准不仅适用于良渚文明,在其他古文明中同样适用。这代表着中国方案具有普遍性,而人类文明正是在不断打破禁锢、积极创新中丰富与发展的。

  良渚文明为世界了解何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窗中呈现怎样的风景,则需要更多的人孜孜不倦地探索。有专家这样形容曾经的良渚古城,“地下气象万千,地上土丘一片”。在未探访良渚古城遗址之前,我们曾担心,五千年的时光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漫步在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中,处处可见的数字技术拉近了我们与良渚先民的距离——

  运用3D打印技术1:1精准复原的6根“良渚木作”,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良渚先民的智慧;戴上AR眼镜,我们仿佛身处那座五千年前的恢宏古城,有了超时空的体验……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更多公众在良渚遗址中对五千多年前的文明展开瑰丽想象,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进入后申遗时代,有关良渚文明的研究、保护、传承、利用依然是进行时。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美丽洲渚
文明绵延
2024-05-13 浙江日报2024-05-1300018 2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