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 汇聚职企力量共筑“富乐嵊州”

  春末夏初、绿意盎然。为进一步加强工人阶级阵地建设、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4月26日,绍兴嵊州市总工会隆重举行了“幸福大巴助企行”暨工会多元化阵地签约仪式。据悉,该活动将贯穿全年,每个月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活动,为企业职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让每一位职工都能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嵊州市委、市政府一贯坚持的目标,也是嵊州市总工会持续努力的方向。今年以来,嵊州市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强化“三支队伍”建设,积极主动服务大局,提高机关干部素质、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提高产业工人收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热情,为建设“富乐嵊州”作出新贡献。

  培育人才之林

  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嵊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颠覆传统,创新全龄人工养蚕模式,走出“无废”新“丝”路;昂利康制药公司董事长方南平,带领团队在医药行业闯出一片天;顾美华则用他的科研才华在制冷科技创新赛道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是嵊州的劳模,更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领军人物。

  加速打造一支与新时代产业发展体系相契合的产业工人队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嵊州市充分发挥好工会在推动产业现代化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精心培育工匠人才,壮大产业人才之林,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催生新质生产力,构建未来竞争优势。

  截至目前,嵊州市共有全国劳模8人,部级劳模28人,省级劳模23人,省先进生产(工作)者9人,绍兴市级劳模58人,嵊州市级劳模104人。

  “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中,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三支队伍’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唯有融会贯通、协同作战,才能更有效地应对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的深远变革。”嵊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为加快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嵊州市推动职工阵地升级,满足更多职工文化需求;开展“名师带徒”活动,推动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举办涵盖技术培训、竞赛指导、技术标准讲解等劳模工匠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嵊州市总工会还通过“幸福大巴助企行”系列活动,与陌桑高科、茶京堂茶业、中益机械、万丰科技、亿田智能厨电、昂利康制药等六家企业签约,成立匠心共富基地并授牌,共同推动产业进步。

  建强服务阵地

  拓宽幸福新空间

  以广大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为导向,满足职工新期待。今年初,嵊州市围绕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要求,聚焦“服务阵地强”,新建服务职工综合体,努力提升工会组织综合服务能力。

  据悉,新建的服务职工综合体功能将进行全新布局,以劳模工匠为教本,建设劳模工匠工作室,开设专业技术培训课堂、劳模工匠直播间,带动技术的传承和精神的弘扬;以窗口式服务方便职工群众,建设职工服务中心,开展“线上+线下”综合性全环节服务体验;打造文体活动阵地,包括越剧、小笼包制作等地方特色文化和各类运动场馆,以及配套慢咖、健身餐等新业态的补充,让“工”味服务更有温度。

  在此基础上,开设“嵊州匠心”视频号,利用爱嵊州视频号、融媒体视频号、抖音等第三方平台以及城市电子屏幕、城乡公交电视等进行展播,全方位扩大嵊州匠心故事的宣传范围,提升社会影响力。

  “我们还将发动镇社企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服务阵地建设,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服务体系,打通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嵊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嵊州市以服务职工综合体为核心,向镇社企开创服务职工阵地,多点开花、多元服务,努力建设职工群众15分钟服务圈。通过劳模工匠工作室,促进技能与精神传承;利用社会资源在市镇企村四级建设职工活动服务阵地,为职工群众提供就近服务;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为职工群众提供精准、贴心的24小时服务。

  与此同时,嵊州市按照《浙江工会大抓基层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文件精神,巩固扩大“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成果,持续推进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履行协管职责,选优配强乡镇(街道)工会干部,按规定落实相关待遇,提升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用心用情用力

  擦亮工会新品牌

  为进一步增强女职工健康意识,树立科学预防理念,近日,嵊州市总工会组织了一场健康知识讲座,并邀请了浙大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周坚红,讲解女职工们要以乐观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应对自身健康问题。活动吸引了该市各基层工会90余名女职工前来参加。

  近年来,嵊州市一直致力于深化和扩展“服务职工中心+服务职工基地+基层工会”的服务品牌。通过不断革新工作机制,搭建连接社会资源和职工需求的供需对接平台,竭诚为职工群众提供服务,真正当好职工的“娘家人”角色。

  为让职工们更有归属感,嵊州市将继续加大对“爱心托班”“妈咪暖心小屋”“工会佳缘”的创建力度,为职工提供更多样、更多元服务项目;继续开展“爱心驿站”及工会“四送”品牌工程,加大对户外一线职工、新就业群体等特惠服务力度;持续做好“精准帮扶”,扎实开展“金秋助学”、“两节”送温暖、大病医疗救助等惠民工程,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此外,使用好“越温暖·城市困难群众智能感知”系统,及时掌握职工动态,精准帮扶职工需求。

  除此之外,嵊州市围绕“三支队伍”建设,面向广大职工,尤其是生产、工作一线的员工群体,广泛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推出的路线入选省职工精品疗休养路线,提高职工疗休养活动的实效性和职工满意度。

  “哪里有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工会就要站出来说话。”嵊州市还将全面深入推广该市甘霖镇黄箭坂村联合工会模式。该模式以“村”为单位,由村书记担任联合工会主席,有效地将零散职工团结起来。同时,在原有“民情日记”“企情日记”的框架上,搭建“工情日记”的组织架构,充分聚合镇街力量,打造自上而下反映问题的通道。

  新时代新征程,嵊州市总工会始终坚持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谋福利、办实事、解难题,同时,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群众以技能成才、用创新筑梦,以劳动建功、用实干立业,在助推“三支队伍”建设中发挥嵊州工会力量,开启“富乐嵊州”新篇章。

  (图片由嵊州市委宣传部、嵊州市总工会提供)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 汇聚职企力量共筑“富乐嵊州” 2024-04-30 浙江日报2024-04-3000008;浙江日报2024-04-3000010 2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