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六十七年“书友之谊”的启示
逯海涛
缘分,有时就是这么奇妙。因为一本泛黄的专业书籍,两位同为浙大物理专业学生的年轻人,跨越67年的时空上演了一场奇妙的“书友之谊”。
据报道,近日,一位浙大学生在校图书馆借书时意外发现了一张写于1957年的书签。书签被夹在一本《固体物理导论》的英文书中,上面工整地写着“赠给好友周净秋”。“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号为此发布信息,寻找书签主人。不过很可惜的是,3月26日媒体找到周净秋老人的家属后得知,他已因病过世。
同一本书,滋养了不同时代的学子,而它自己也成了时光的容器。
想象一下,当我们从图书馆中借出一本比自己年纪还大的书时,脑海里可能会闪过一些念头:“有多少人曾借阅过它?”“最早读过这本书的人又在哪里?”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翻动书页,不仅仅是我们的大脑收获了知识和思想,那些泛黄的纸张、微微磨损的封面,同样也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到,知识和真理就是这样丰盈了一代又一代人。正如有网友说:“书签背后的故事,就像一部微缩的历史剧,让我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情感的延续。”除了自身承载的知识,一本本纸质书籍如同一枚枚时光胶囊,刻上了许许多多的信息。一道笔痕,代表的或是一段埋头苦读的励志故事,或是一曲学海遨游的青春之歌。比如,这枚安安静静躺了67年的书签,以及书签主人的人生故事。
在电子阅读愈发广泛的当下,纸质书籍的独特体验感仍不容错过。这枚书签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多学子的感慨和关注,也说明这种感受深具共鸣。身处数字阅读蓬勃发展的“一屏万卷”时代,知识和思想已经不仅仅依附于实体书籍了,我们获取知识和思想的途径越来越多元。但当我们不时从数字生活中抽离出来,慢慢走入沁凉的书架间,当书本的重量压在手上,油墨的香味若有若无地传来,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官都被充分激发,不知不觉间,便会进入沉浸式的精阅读、深阅读和长阅读。
无论纸质书或电子书,开卷皆有益。但一枚书签的故事告诉我们,纸质书籍仍然拥有超越自身文本的独特价值。正是看到人们的这种需求,即便当前数字阅读方兴未艾,线下图书馆、实体书店也在“同步进化”。通过不断融合新业态,以“书店+”“图书馆+”等模式打造更多元的消费场景,精准定位用户需求,为爱书人拉满体验感。今年1月16日,历时410天闭店改造装修,浙江历史最悠久的新华书店——杭州市解放路新华书店焕新开业,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实体书店,正在通过重塑价值焕发着新的活力。
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实体书店在文化场景打造、文化氛围营造、文化消费体验、文化交流激荡等领域的独特价值,也许是这个跨越67年“书友之谊”的故事给我们的最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