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企合作 开启家门口的就业之门
夏 衍
“我是一名全职妈妈,去年看到邻居在‘星未来·共富工坊’工作,既赚钱又能学新技能,有些心动。最近看到社区妇联在招募志愿者,我就报名参加了,灵活的工作方式让我在照顾家庭之余找到了新的热情和目标。”家住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新工社区的余女士说。
余女士所说的“星未来·共富工坊”,是上城区强化党建引领发展,以基层街道残疾人之家为基础,广泛挖掘辖区资源,促进特殊群体就业的一项举措。如今,这项举措又迈出新的一步。在新工社区,紫阳街道将共富工坊的操作间拓展到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吸引了一批社区退休人员、全职妈妈等加入手工制作,进一步助力来料企业的生产增速,解决企业人手不足的困难,又帮助部分居民增收,收到了不错的成效。
丁女士也是新加入工坊的一员。“我和丈夫因病失业,孩子还在读书,家庭压力很大,社区共富工坊的开设让我们得到了切实的帮助。”丁女士说,“现在,我可以在工坊里做手工活,通过手艺改善一下生活状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工社区党委书记张银科介绍说,为了解特殊群体的就业需求,助企服务员在前期开展了就业意向调查,“能在家门口就业”“较为固定的劳动需求”成了困难群体的新选择。
为保证共富工坊运作的延续性,街道抓牢“劳动力”和“来料资源”两个关键因素,根据老旧小区区域资源不足,富余劳动力、退休人员多等特点,广泛设置操作点,打通家门口的就业之窗,同时借助沿江新型住宅小区商铺多、企业家相对集中的优势,由助企服务员牵线搭桥,努力形成区域内资源自我循环。
“我们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订单交给社区,没想到居民的热情和效率都这么高。街道还设立了专员跟单联络机制,确保订单质量与进度,为我们省了不少力。”义乌之江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这位负责人提到的专员跟单联络机制,是紫阳街道纪工委提出的新模式,由纪检工作人员负责对工坊日常运作中的责任落实、工作作风等开展监督检查,特别对工坊的订单拓展、资金流转、报酬支付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跟踪,防范廉政风险,也擦亮了工坊的对外品牌。
“接下来我们将努力探索企业合作模式,把共富工坊推广出去,让小企业与共富工坊共同成长。”上城区人大代表、紫阳街道工疗站站长王瑞华干劲十足。为充分推动就业增收,上城区还将携手企业开展“共富公益行”行动,链接更多资源拓宽共富之路,发挥小工坊的大能量,努力助推产业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