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国际

开在工地的培训课大受欢迎

浙江交工推动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输入布料启动指令,智慧梁场内的鱼雷罐—布料机输送系统就会开始工作,再通过我手上的遥控器操纵鱼雷罐到达浇筑区,确认可以浇筑后,按下料车卸料按键,鱼雷罐就会开始放料……”日前,在浙江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工甬金衢上3标产业工人培训基地里,年轻的下料系统操作员陈志成与台下的老师傅们来了一次身份互换,一堂智慧梁场系统操作课正火热进行。

  这是项目产业工人培训基地新年来的第一节实操课,也是浙江交工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推动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生动实践。

  “原本在基地上课的老师不是外面请来的技能培训专家,就是我们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师傅,这回因为我‘抢先一步’学会了智慧梁场引入的新系统,才能在师傅们面前摆摆老师的架子。”陈志成笑着说,“基地过段时间准备开设技能培训课程,我的目标是和‘考证达人’吕晓峰一样把高级电工证考下来,让工资再翻上一番。”

  陈志成口中的“考证达人”吕晓峰,是原来浙江交工沪杭抬升项目第一批取得高级电工证的产业工人,而后被提拔成了桥梁班组的负责人。他的奋斗故事随着大大小小的宣讲活动传到了交工的各个项目,激励了不少一线工人,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现在的工地越来越智慧化,我们这群‘老人’也得多学学新东西才能跟上发展。”班组长汤晓波也给当天的课程点了赞,“智慧梁场用鱼雷罐代替了搅拌运输车,配合上梁场顶部的滑轨,混凝土可直达浇筑地点,不再需要通过龙门吊吊装浇筑,这不仅减少了机械人员,提升了施工效率,也大大降低了我们工人的劳动强度。不学学怎么用,怕是真的要慢慢被淘汰了。”

  一直以来,产业工人作为直接参与现场施工生产的一线作业人员,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环节。如何推动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也是浙江交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浙江交工以“强基赋能”人才培养专项方案为指导,针对产业工人岗位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育格局,开展安全教育、岗位技能、职业持证等相关培训339期,覆盖88677人次。同时,紧跟时代,拥抱互联网,搭建“知行交工”线上学习平台,为产业工人引进安全类微课691门,学习时长累计74.91万小时,覆盖369万余人次,有效克服人多、点散、难以集中培训的困难,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和培训一体化管理,为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提供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目前,浙江交工已成功培育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4个,全国交通技术能手2人、省高技能领军人才1人、“浙派工匠”1人、“浙江杰出工匠”1人、“浙江工匠”2人等,新增证书一建类287本,检师476本,安全三类877本,特种工185本,筑路机械操作类136本。


浙江日报 国际 00008 开在工地的培训课大受欢迎 2024-03-20 浙江日报2024-03-2000004 2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