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文章导航

海山仙子国 和美万象村

象山持续擦亮“三农”金名片

  古语有云:“海曲有山,形如象。”象山因以为名。在这座东海之滨的县城,依海傍山,有着宁波地区最大体量的乡村。20万亩耕地、100多万亩林地、20多万亩滩涂、355个行政村在这里建设与发展;高泥村、溪里方村、墩岙村等一个个美丽乡村在这里振兴与繁荣,描绘一幅美美与共的“三农”图景。

  近年来,象山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八八战略”,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久久为功,推动城乡一体化,持续擦亮“三农”金名片,以数智引领科技赋能高效生态农业纵深发展、以城乡融合改革赋能“千万工程”谋深谋实、以绿色发展产业赋能农民创业就业,致力于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全域和美的美丽乡村。

  “科技+”

  打造“高效生态农业”金名片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象山倚峻秀丘陵,面碧波东海,山间农田、渔村海港比比皆是。新时代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象山聚力发展科技赋能的精致农业,打造“高效生态农业”金名片。

  “橘生山海间,味道自然甜。”象山素有“中国柑橘之乡”的美誉,是“红美人”柑橘的原产地。“村村种柑橘,户户有柑橘”是这里农业生产的靓丽风景。

  近年来,象山坚持走精品化、全链式科技创新发展之路,抓牢柑橘种业“芯片”,建立邓秀新院士团队专家工作站,筹建象山县柑橘研究所,培养柑橘研修生300余人及一批乡土专家;连续18年自主杂交育种,建成国家级柑橘杂交育种基地6个,筛选保存国内外优良品种450余个,自主知识产权杂交挂果单株800余种,储备极具推广价值优新品种20多个,为象山柑橘产业持续引领发展提供“源动力”。

  目前,象山是全国柑橘品种保存最全最新的县域。2022年,“象山柑橘”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7.67亿元。2023年,象山“红美人”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未来,象山将围绕红美人柑橘一件事应用场景,通过数据赋能、迭代升级、多跨协同解决农企数字化水平低、品牌意识不强、品质良莠不齐和消费者辨识难等核心问题,最终达到产品信息可溯化、一物一码真实化、数据采集自动化、监管流程透明化、舌尖安全可视化。”象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象山柑橘’品牌将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应用农业数字化和区块链技术,推动柑橘产业全面升级,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作为农业大县,象山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创新高效生态农业。

  红达莲藕合作社坐落于象山县新桥镇高湾村,流转承包土地面积800多亩,是宁波全市最大的莲藕种植基地和重要的生态农业阵地。近年来,该合作社推广应用莲藕病虫害绿色防控,以沼液肥替代化肥,大幅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实施莲藕—小麦水旱轮作,全程生态控草,秸秆还田,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并构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行合格证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今基地环境更美、技术更到位、管理更规范、产品更优质,直接示范带动周边31户农户户均增收11290元。去年,红达莲藕合作社成功评选象山县首家国家级生态农场。

  “改革+”

  构建“千万工程”金名片

  “千万工程”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定盘星”,象山是浙江省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试点县级单位。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象山以村镇空间优化、城乡环境品质提升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起“千万工程”金名片。

  早在20年前,象山就启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进乡村“序化”建设。20年来,初心不忘、改革不辍,象山不断推动乡村环境从“序化”向“美化”深化,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2010年起,象山创新推行“一户多宅”集中整治,走出了全省美丽乡村“低成本、易推广、可复制”的象山模式。2016年,象山统筹实施美丽集镇、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获评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2021年,东门渔村、青莱村、定山村等一批美丽乡村获评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以迭代深化“千万工程”、全域建设和美乡村为导向,2023年4月象山县制定出台《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实施和美乡村行动,促进乡村宜居宜业的高质量发展。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和省风貌办联合公布了2023年浙江省未来乡村创建成效评价结果,象山县新桥镇上盘村、贤庠镇青莱村、定塘镇叶口山村、东陈乡东旦村、墙头镇墙头村等5个村庄上榜。

  去年成功创建省级未来乡村的东旦村海岸线全长2.5公里,沿海处有沙滩,是象山颇具特色的海港乡村。近年来,东旦村因地制宜将沙滩打造成时尚运动海滩,建设开发了海上运动区、帆船俱乐部区、户外儿童娱乐区、烧烤露营区、沙滩运动区等一众休闲运动区域。以亚运会为契机,东旦村抓住时机发展休闲旅游,如今已经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美轮美奂的沙滩海景配合休闲场所,吸引了众多游客。“原生态的东旦沙滩非常美丽,运动设施、美食休闲应有尽有,我们一家人在这里休闲娱乐需求完全能够满足。”来东旦村游玩的王先生说。

  以“乡村小美”彰显“亚运大美”,更以可持续的“亚运之美”赋能万象山海“村村和美”。去年亚运期间,象山突出亚运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城乡品质提升,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象山县农业农村局统筹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按照净化、序化、绿化、美化、文化“五化”标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打造“一户一品、一户一景、一户一韵”的美丽庭院,启动创建“最美庭院”100户、“美丽庭院”6000户;开展“山水林田路房”整治工作,对农田、废弃矿山、河道、水库清洁,提升乡村整洁度,对绿化补种,促进乡村环境美化,完成松材线虫病除治3.9万亩;提标提质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创建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48个、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网点25个。

  特色发展、抱团建设,象山打造了全域美丽的滨海乡村新样板。截至2023年底,象山累计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省级未来乡村9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1个、特色精品村33个、精品村141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全覆盖,市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4个、示范村21个、小集镇式中心村3个、艺术赋能村14个、风景线17条。未来,象山谋划打造“时尚东海岸、斑斓西沪港、潮隐西海岸、风情石浦港”四大美丽乡村特色片区,持续擦亮“千万工程”金名片。

  “产业+”

  塑造“农民创业就业”金名片

  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促进产业兴旺是走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道路的必由之路。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道路上如何推进强村富民走深走实?2023年以来,象山县深化“扩中”“提低”“强村富民”等重要改革,实施农业“双强”行动,以产业赋能塑造“农民创业就业”金名片。

  黄避岙乡高泥村临近西沪港畔,又称“浙东黄金港湾”。近年来,该村围绕网箱养殖产业,引育集聚高端人才,带动网箱规模化养殖、浒苔养殖加工、良种育苗、农旅融合等产业发展。目前,全村有160户从事网箱养殖,其中黄鱼、鲈鱼养殖年产值超1.4亿元。

  无独有偶,石浦镇沙塘湾村围绕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及古渔村民居文化等元素发展民宿产业,通过统一流转、招商引资等方式,将“空心村”打造成精品民宿聚集区。“朝山暮海”等一批精品民宿,年营业额超800万元,村集体、村民将闲置资源出租给运营公司,年增收分别达60万元、40万元。如今,沙塘湾村不仅以“最具渔港风情民宿村”享誉市场,更剑指“民宿经济亿元村”的目标。

  以产业赋能农民创业就业,推动农民群众在家门口致富。2023年以来,象山县农业农村局统筹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等职业农民培育,培育首届省级乡村工匠名师4人,推荐市乡村振兴领军人才35人,评选县级农业乡村专家10人,完成各类农民培训9665人次;持续深化低收入农户“帮扶”行动,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扎实推进产业精准帮扶。去年,象山定塘时平家庭农场入选首批省级共富家庭农场典型。

  农民增收谋共富,创业就业促经济。2023年,象山已吸引3300余名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带回乡村产业项目75个,总投资超30亿元。象山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91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经营性收入30万元全覆盖,50万元以上占比65.35%;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15元,同比增长6.1%,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65,优于省市平均水平。

  2024年,新元肇启踏征程。象山将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续写乡村和美新图景,持续擦亮“三农”金名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加快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县域样板。

  数读

象山县“千万工程”

建设成果

  ◎ 省级未来乡村9个

  ◎ 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4个

  ◎ 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1个

  ◎ 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3个

  ◎ 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141个

  ◎ 省级美丽乡村达标村351个

  ◎ 省级3A级景区村庄42个

  ◎ 市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4个

  ◎ 市级美丽乡村风景线17条

  ◎ 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1个

  ◎ 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1个

  ◎ 市级艺术赋能村14个

  ◎ 县级美丽乡村特色村88个

  ◎ 县级美丽乡村精品村15个

  ◎ 省市县各级美丽庭院4万余户

  专家点评

  象山具有美丽乡村的天然优势,依山傍海自然环境和特色多样文化底蕴赋予了其与众不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因地制宜、实干争先,象山以创新思维打造了高效生态农业强县、和美乡村、乡村治理等“三农”金名片,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成功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期待象山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奋力打造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标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潘伟光

  (本版图片由象山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海山仙子国 和美万象村 2024-02-23 浙江日报2024-02-2300005;浙江日报2024-02-2300010;浙江日报2024-02-2300011;浙江日报2024-02-2300012;浙江日报2024-02-2300018;浙江日报2024-02-2300019;浙江日报2024-02-2300023 2 2024年02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