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人物·亲历

记者跟随省水鸟调查队调查越冬水鸟——

碧水蓝天,与飞翔的精灵共享

  从3月开始,在浙江越冬的水鸟将陆续北迁。

  每年都有5000万只鸟儿,经由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到达各自的乐土。浙江,正处在这条通道上。究竟有多少候鸟选择在浙江水域越冬?这个答案,是检验浙江自然生态环境的标准之一。

  这个冬季,110余位鸟类调查队员在省林业局的统筹下,兵分多路,对65个监测单元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足迹覆盖省域全部越冬水鸟集中分布区。最近,我跟随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专家焦盛武,以及鸟类爱好者胡勇、许夏娟组成的调查队,深入东海岸冬季水鸟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宁波的庵东滩涂。

  在杭州湾湿地与甬江口这两个国家级重点监测单元,我们采用直接计数法观察并记录了水鸟种类、种群数量、分布情况、保护现状。这些数据将与其他各点位数据一道汇集,经总结分析,帮助相关部门系统性掌握在浙越冬水鸟种群变化情况。

  10秒,数清175只鸟

  在杭州湾湿地,金黄的芒草长得有一层楼那么高,人走进去,与密集的竿茎撞个满怀,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我们穿过草丛,大片水面出现眼前。

  “有鸟群!”发现前方水域中央栖息着大批鸟儿,我兴奋不已。

  “嘘……”胡勇示意我们放轻脚步、轻声说话。一旁的队长焦盛武已快速架起单筒望远镜,默默计数。

  “175只,反嘴鹬。”不过10秒,焦盛武已经辨明这群鸟的类别和数量,并示意拿着纸笔的许夏娟记录在“水鸟种群数量监测记录表”上。

  竟然数得这么快,有什么诀窍?见我露出惊讶的眼神,焦盛武笑着解释:“巧用望远镜。”在他的指导下,我也凑近单筒望远镜。

  “现在我转动调节轮,放大30倍,你数数,一个筒的视野里,有几只鸟?”焦盛武问。我定睛仔细数了几遍,然后回答:“25只!”

  然而,这么大一群鸟,要一只只数吗?我正纳闷,许夏娟就开始解答:“不用全数,你移动望远镜筒,看看这群鸟需要几筒才能覆盖。”我这才恍然大悟:用覆盖鸟群的筒数乘以25,就能得出鸟的大致数量了!

  我小心移动望远镜筒,尽量不让视野覆盖范围重复。看遍这群鸟,需要7个筒,乘以25,大约是175只。

  “方法掌握了,接下来就是熟能生巧。”焦盛武告诉我。“如果是天空中飞翔的鸟群呢?”我问。

  “那就用它看。”许夏娟举起胸前挂着手持式双筒望远镜说,虽然放大倍数不如用脚架支起的单筒望远镜,但它更为灵活,方便追踪。

  看来,只要工具齐、经验足,再复杂的情况,都逃不过水鸟调查队员的火眼金睛。

  注意,前方濒危物种出没

  水天一色,群鸟栖息。放眼望去,赏心悦目。

  这一切,在放大了几十倍的单筒望远镜里,变得更加妙趣横生:一大群反嘴鹬正踩涉浅水区,时不时用细长而上翘的喙在水的表层扫过,采食小蠕虫和甲壳动物;不远处,有三四只罗纹鸭浮在水面,蜷着身子把翅膀作枕头,一只眼睁一只眼闭,小憩片刻还不忘保持警惕……

  鸟群中,几只全身雪白、端正地站在水边的“大长腿”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调查队很快发现,其中两只与同伴有些许差别:虽然它们的喙都又长又扁,但这两只的额、喉、眼周全黑,与黑色的喙融为一体,仿佛戴了个黑面具。我定睛一看,还真是!

  “今天很幸运,遇到了世界珍稀鸟类。”焦盛武打开手机中的监测APP,记录下物种名称、位置信息、发现时间、栖息地类型等信息。胡勇则飞快地调整相机长焦,拍下照片。

  原来,这两只神秘的鸟儿是混在白琵鹭中的黑脸琵鹭,该物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EN)物种红色名录,全世界不过6000余只,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随着浙江鸟类保护工作和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持续深入,漩门湾、杭州湾、韭山列岛、五峙山鸟岛等自然保护地鸟类栖息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珍稀鸟类栖息停留。近10年来,杭州湾湿地监测到的列入IUCN各级受威胁鸟类名录的物种数量,已从原来的9种,提升至如今的21种。

  “上个冬天,我们调查队在杭州湾湿地观察到30只东方白鹳的越冬种群,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目击。”胡勇调出珍藏在手机中的照片,向我展示:一群双腿鲜红、白羽黑裙、眼周朱红的濒危鸟儿,在海塘湿地边的麦田上嬉戏翻飞。此情此景,不胜美哉!

  “那时候,心里的滋味肯定是蜜甜蜜甜的吧?”我问。他们3人都笑了。

  越冬,更多鸟儿来到浙江

  作为一名鸟类专家,焦盛武能一眼认出的鸟类有数百种。他说,他也有“心上鸟”——一种体长能达到1米8的鸟中“大高个”,卷羽鹈鹕。

  “去年有20只在杭州湾过冬,今年不知能不能发现。”许夏娟说,焦盛武答道:“快涨潮了,去甬江口看看!”

  路上,焦盛武告诉我,卷羽鹈鹕在IUCN红色名录中属于近危(NT)物种,全球有近3万只,但其中繁殖于蒙古国西部、全部在我国境内越冬的东亚种群,数量已岌岌可危,预计仅130只上下。

  2020年和2021年,为更好地研究它们的习性和生存状况,焦盛武所在的研究团队给3只东亚种卷羽鹈鹕装上了专属脚环和定位器。

  其中一只不久后丢了信号。“根据最后回传的定位判断,它很可能去了西亚,这也意味着西亚和东亚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着交流。”焦盛武说,另外两只,后台系统每4小时便会收到最新回传的位置信息。现在,它们一只在温州湾、一只在上海崇明岛越冬,年年如此,颇为规律。

  白天,潮水涨至最高位的前后两小时,是一天中水鸟观测的最佳窗口期。此时的滨海潮间带上,底栖生物和小鱼小虾格外活跃,吸引大批水鸟前来觅食。我们在甬江口附近穿行了数十公里,依然没有捕捉到卷羽鹈鹕的倩影。此行,留下了小小的遗憾。

  “大大小小各种鸟类调查,我每月都要跑上一两场,下次一定有好消息。”焦盛武的话给我留下了美好念想。

  在我们这次调查后不久,焦盛武团队在浙江省林业局的支持下,首度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场卷羽鹈鹕东亚种群数量同步调查。140名鸟类专家、爱好者花了3天时间,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展开“地毯式”搜寻,累计观测到卷羽鹈鹕161只,数量远超此前的预计。其中,浙江温州湾是该种群最重要越冬地,共发现101只。贵州草海和四川遂宁则首度出现它们的踪迹。

  最近几天,好消息陆续从全省各支调查队传来:包括杭州湾和甬江口在内,我省15个国家级重点监测单元统计出的豆雁、灰雁、凤头䴙䴘、青脚鹬等南迁水鸟种群数量,同比增幅均超过40%。浙江的碧水蓝天,人们正在与更多飞翔的精灵共享。


浙江日报 人物·亲历 00005 碧水蓝天,与飞翔的精灵共享 2024-02-21 26635148 2 2024年02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