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创新中接续宋画美学基因
谢仁爱 编辑 李雅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赋予浙江“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的重大使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题中之义。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陈寅恪先生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韵,是浙江立志打造的一张文化金名片。2021年8月31日,浙江省委召开高规格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
宋画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推动编纂《宋画全集》,后来又扩展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宋画造诣最高的是文人和士大夫所作之画,突出特色是人文化成,用文化的力量起到治教的作用。宋画重人伦、重风俗,这是继唐代绘画重权贵、重宗教之后的重要转变。南宋中后期,理学思想影响广泛,地方人文风俗淳厚,士人审美的世俗化转变蔚然成风。此为宋画铺垫了美学基调,即一种淡泊、自然、隐逸的人格态度,一种对生命的觉悟,一种尽精微致广大、体察万物的心性。在守正创新中接续宋画美学基因,传承宋代视觉元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入手。
关注人文形态,传递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觉醒于先秦,成熟于宋朝,是古人大智慧的体现。在甲骨文中,“文”的写法像是一个站立着的人,可见,人与文互根、互用。中国古代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人文,人之道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伊川易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宋代士人地位优厚,在社会上扮演重要角色,对社会风气产生深远影响,他们既是画家、书法家、诗人等文化艺术创造者,也多是担任要职的官员。这一群体深受儒学、理学思想影响,执着于人文关怀,这种人文精神体现在社会治理上,也体现在文艺创作上,为宋代文化高度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南宋时期盛行的十三本儒家经典中就有《诗经》《孝经》《论语》等教本,《孔子像》(马远)、《孝经图》(李公麟)、《小雅鹿鸣之什图》(马和之)等画作以儒学人文关怀为追求,传承人文教化传统。《耕织图》(楼璹)、《货郎图》(李嵩)等风俗题材画作关注地方普通百姓生活,是理学思想影响下的一种新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其宗旨是促进人的平等与社会的和谐。
宋画之所以形成独特的审美品位,被推向画史地位的制高点,主要因素是其厚重的人文品格。在宋韵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应抓住人文精神这一实质,关注那些变化中的人文形态,以当代视角重构宋代人文精神,用新的审美意识见证宋韵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立足时代需求,重塑审美旨趣
不少文艺工作者认为古画就是好的,在创作中刻意塑造古画上携带的那种古意。但做形式上的复古,往往难以产生共鸣共情的力量。人们盛赞宋画、推崇宋画,是因其自身发散着时代的精气神,其造诣、其气象属于宋代,是宋代文化成就了宋画。今人所模仿的古意,既不能比肩那个时代,也不能与当下交叠。
对宋画的创造性转化,应保持理性的思维,关注文化层面的意义,在古韵与今风中寻找平衡。对历史的关注其实就是对今天的关注。传承不是盲目的仿古、复古,传承宋画,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宋文化,另一方面要将其放置到今天的文化语境中,要创作既有历史文化基因又符合当代审美风尚的作品,创作既能与历史共呼吸又能与当代美美与共的作品。“传承”与“创新”如同手足同胞,“创新”是“传承”的前提,“传承”是“创新”的归宿。作为文艺创作者,应着眼于当今时代需求、社会环境、心理机制,深刻解读宋代人、事、物的状态,考察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历史遗存,感受诗词歌赋等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体味宋代文化“意”与“韵”的核心魅力,思考宋代图像、物象、空间、色彩、质感在艺术结构发生变化的今天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以宜人的方式与当代文化共融共生。
以图像化思维,重构画书印本体
画、书、印在宋代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题跋兴盛,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频繁。画、书、印同为宋代核心视觉文化,三者合璧,相得益彰。书和印是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调整画面结构,增加审美趣味。但是,近几年宋画的创造性转化显得有些保守,书和印在画中的作用缺乏突破性进展,甚至在一些外来的、新型的创作媒介中直接被丢弃。当下,画的传播及影响要远大于书与印,其首要原因是书与印缺乏与当代人生活的联系,从而导致在传承中丧失亲和力。今天,人们生活在图像化时代,画从物象转化而来,本身是物象的图像,容易被人感知,也与时代需求相契合。而作为书写工具的毛笔逐渐被其他工具取代以后,软笔书法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随之钤印的承诺功能也远离了现代人。这种环境对书与印的传承不利,只有将书与印置于艺术层面才能扩大创新空间,利于传承与发展。
画书印同源,在宋画的现代化转化中,不应忘了画书印互为本体的事实。应该大胆颠覆书与印的辅助性功能,使书和印上升到画的层面,以图像化的思维重建书和印,深度赋予其图像的性质,与当下图像时代的审美需求接轨,构筑画书印本体,加大宋画的创新力度,助力宋韵文化的传播。
将强化人文精神、以时代需求重塑审美旨趣、以图像化方式重建画书印本体作为宋画传承与创新的三个方向,有助于深度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在新时代语境中释放宋代美学精神,在当代文化中激活宋代美学基因,确保其恒久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