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全面接轨大上海 深度融入长三角

“轨道上的南浔”加速驶向未来

  太湖之滨,水乡南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湖州市南浔区,地处长三角腹地,被誉为湖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南浔借力而行、乘势而上,这片热土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2023年,南浔以实干实绩迎接建区20周年:接轨上海工作破局起势、重大项目双进逆势突围、南浔古镇复兴强势出圈……全区交出了一份经济运行稳进向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共同富裕蹄疾步稳、社会大局安定有序的高质量答卷。

  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2月2日,南浔进入“两会时间”,擘画2024年发展蓝图。新的一年,南浔将继续以昂扬奋进之姿,坚定不移地实施“八八战略”,持续深化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在融合发展、活力幸福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轨道上的南浔”,正加速驶向未来……

  融合之路

  接轨上海破题起势

  路地合作,共赢未来。2023年11月28日,南浔区与上海铁路文旅传媒集团正式签约设立沪苏湖旅游专列,建成通车后,从湖州坐高铁到上海只需30分钟,两地交通的便利程度再度刷新。

  “30分钟到上海”的同城效应已经提前释放。早在签约之前,太阳酒店、大象酒店、新江南青创部落、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镇海中学南浔校区等一批强基础、提能级的重大功能性项目,就在南浔落地生根。2023年7月,在南浔全面接轨上海暨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24个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超211亿元。

  接轨上海,一直是南浔的“一号战略”。

  破题起势,南浔统筹全局,以实干之姿引领发展之路:与上海大型企业、协会机构、高校院所开展频繁交流和密集互访;与上海临港集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上海铁路文旅传媒集团等高端平台机构建立实质性战略合作关系;沪湖产业协作示范区启动建设;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国际艺术中心全面合作开发古镇文旅……

  积厚成势,南浔着眼长远,以教育之力夯实发展之基。早在2022年,南浔宏达实验学校就与上海民办兰生中学合作,去年,南浔区又与上海均瑶世外教育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州南浔临港产业联动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计划在南浔打造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外语教学为特色,以“上海班”为突破口,作出实验性的尝试与创新。“我们旨在通过教育,让南浔与上海人才交流更紧密,优先激发城市活力,增加南浔发展后劲。”南浔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起势决定胜势。如今,涵盖古镇复兴、高新产业和(开发区)智能制造三大板块的“上合区”正全面崛起,南浔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已经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2024年,南浔老百姓翘首以盼的沪苏湖铁路即将全线贯通,标志着南浔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即将迈入新纪元。

  发展之路

  产业项目壮大成势

  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去年,南浔区全力开展“双招双引”,坚持实而又实、好中选优招引项目,引进固投3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包括深圳莱宝高科、苏州赛腾精密等5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项目;入选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重大项目11个、省重大产业项目3个。

  “项目推进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大大小小的问题。为了推进项目早落地、快推进、早达产,南浔区政府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与企业‘双向奔赴’。”南浔区政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几天,在千金镇长三角中央厨房的广东勇记水产有限公司“未来鱼仓”项目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建设场面热火朝天。据了解,该项目已于近日结顶,眼下正在进行最后的场地总体布局建设。

  仅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个占地16000平方米的项目就拔地而起。“项目高速建设,离不开政府自上而下的高位推动。”项目负责人宁文福说出缘由。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施工单位科学制定方案,采取了混凝土供应保障等10余项具体措施,铆足干劲、加快建设。

  吉利远程智芯三电系统集成项目,开工不到1年即将投产;泰鼎年产2GWh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项目于2022年1月开工,2023年5月试生产……无数个“南浔速度”的背后,是南浔区政府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近年来,为深入贯彻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扎实践行“八项承诺”,该区积极探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建成政务服务四季便利店及企业服务之家10个;跨区域协同机制创新突破,打造在沪科创政务服务“飞地”2个,推动196项高频事项跨区域通办;一体推进重点领域集成改革,全面推行“联合帮一次”“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重复执法次数减少52.6%。

  目前,南浔区已经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政务服务中心,村级小额工程交易监管入选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

  活力之路

  古镇复兴加速蓄势

  1月22日,2023“微博旅游之夜”颁奖盛典隆重开启,南浔古镇景区与故宫博物院、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知名景区一同荣获“2023年度最受国内关注景区”称号。

  这次获奖,是这一年南浔古镇火爆出圈、强势突围的生动注脚。

  去年年初,南浔古镇景区宣布向全球所有游客永久免票,迅速引燃人气。数据显示,2023年南浔古镇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235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689%,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景区”,古镇运营以来年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千万人。

  提振旅游业,“免”字之外大有文章。2023年,南浔深入实施古镇复兴“四梁八柱”工程,着眼“功能、时间、区域”三个维度,聚焦新青年、新经济、新业态,模糊“古镇”与“非古镇”的界限,着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旅游业相关收入大幅提升。

  精彩蝶变,在浔溪大地接连上演。

  练市镇“LIAN上”女神街,是南浔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在今年元旦假期,该景区总客流量超6万人次。“我们从杭州来,逛了一下午都意犹未尽。”来自杭州的游客宋女士和小姐妹约好来打卡,这里不仅有很多服装店,还可以品尝时令美食、做创意手工,十分受女性青睐。

  据悉,2023年,练市镇将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LIAN上”女神商业街区,涵盖女装、美容妆饰、闺蜜客栈等以女性消费为主流的多个业态。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潮流精致的时尚店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在此开机,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青春色彩。

  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南浔全域旅游“秀色满园”。去年,双林博物馆岛、石淙垂钓中心等26个“长三角亲子乐园”项目对外营业,带动全域旅游接待人次增长40.9%,南浔获评全省唯一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孚“渔文化节”、向阳里音乐节、石淙花海龙虾节、善琏含山蚕花节等节庆活动密集举办,累计吸引游客150万人次,南浔区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综合评价全省第二。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眼下,南浔区正朝着高品质打造“长三角亲子乐园”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幸福之路

  乡村振兴全面聚势

  “我腿脚有残疾,卫生站如今直接开到我家门口,给我送医送药,服务很周到、很贴心。”家住南浔区和孚镇陶家兜村的村民李大爷笑着说。眼下,当地村民常常能看到白色的“健康直通车”穿梭在田间巷道,把健康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健康直通车”穿越乡村、医技资源优质共享、全域推广家庭病床、知名中医扎根基层、24小时云端在线服务……2023年,南浔区全面重塑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基层智慧健康站工程纳入民生实事,基层医疗的“花样”越来越多,百姓的便捷程度也越来越高。

  “移动卫生站”送医入户,在南浔区菱湖镇山塘村,还有“移动菜篮子”送菜上门。

  1月8日上午,工作人员敲开了独居老人陈阿姨家的门,把一篮刚摘下的新鲜蔬菜送到老人手中。据了解,该村开辟一块菜园由村民共同打理,收获的蔬菜无偿提供给有需要的老人、残疾人、特困户,浓浓的暖意流淌在村民心田。

  2023年,南浔区着力强化老年群体多元化养老服务,建成集镇老年食堂13家,实现为老助餐服务全覆盖,“红绿双键”智能助老服务2075人,让老年人乐享幸福晚年。

  “这几年不仅养老服务更好,周围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我家屋后的那条河现在景色很美,没事去河边吹吹风、玩玩水,蛮舒服的。”在练市镇松亭村,许多村民都跟沈阿姨有着同样的感受。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3年,南浔区五水共治连续第五年获“大禹鼎”;4个行政交界断面和7个县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成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城水相依的清丽长卷正在南浔徐徐展开。

  细细翻阅2023年南浔区民生实事“年终成绩单”,还有更多成果暖人心田——

  教育助学方面,新增学位4530个,镇海中学南浔分校建成投用,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级督导评估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现场评估;帮扶纾困方面,迭代升级“六无六有”救助帮扶体系,支出资金6085万元;城镇建设方面,完成273个小区环境整治提升,改造老旧小区30万平方米,新增省级引领型未来社区2个,在全市率先实现水美乡镇全覆盖……一系列富民、惠民、安民的务实举措,牢牢托举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正全面聚势。

  实干笃行担使命,奋楫扬帆启新程。2024年,南浔区将乘着“高铁时代”的浩荡东风,全方位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纵深推进“5912”工作体系,唱好唱响浙沪“双城记”,争当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本版图片由南浔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轨道上的南浔”加速驶向未来 2024-02-02 浙江日报2024-02-0200008;浙江日报2024-02-0200011;浙江日报2024-02-0200022 2 2024年02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