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点燃提档升级新引擎 绣出花园港城新风采

玉环:锚定建设花园式港口城市

  风自海上来,吹到这儿便成了“海上千春住玉环”。有人说,四面环海困住了玉环市的“脚步”。但玉环是懂浪漫的,玉环人民从未觉得海洋是桎梏,反而最懂如何迎风而起谋发展——

  过去这一年,玉环市主要经济指标逆势攀高,GDP及配套指标逐季上扬,规上工业增加值跃居台州第一;县域共富指数跻身全国前十,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市榜上有名;“百亿晶科”项目落地投产,大麦屿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无论是产业项目,还是民生事业、城乡建设等方方面面,玉环都有好消息传来。

  回望来时路,让未来的方向更清晰。站上历史新起点,玉环破局出圈机遇和挑战并存,答好以下“六大命题”便是玉环的目标——

  面对资源要素趋紧的重大束缚,如何拓空间、提质效;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关口,如何以创新集聚动能、以改革积蓄胜势;面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实施、浙江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重大风口,如何乘势而上、扩大开放;面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大任务,如何率先突围、抢先换挡;面对全体市民“圆一个美丽城市梦”的共同向往,如何完善功能、丰富供给;面对风高浪急的重大考验,如何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刚开年,玉环已奔赴在答题路上。

  山海大气重改革

  开放,是玉环一直的姿态,向海而生便是开放的第一步。

  从大麦屿港的发展,便可窥见一斑。2023年12月,台州港大麦屿港区进境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项目获海关总署批复,准予立项;2023年12月29日,大麦屿港全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创开港新高;2024年1月1日,满载着237个标箱的“正吉9”轮集装箱船缓缓离港,成为今年大麦屿港区出口海外第一单……建新码头、拓新航线、建新仓储,大麦屿港年年都有新变化,实现从小港迈向中等大港的华丽蝶变。

  “50万标箱是港口发展的基础,今后我们想通过进一步加强港口的基础设施投入,加密港口的航线,组织货源,推动港口进一步发展,达到一流强港的目标。”台州玉环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郭国强介绍,发展好港口意义重大,临港产业也能因此被激活。近年来,LNG中转储运、华能三期等重大临港产业项目接连落地大麦屿港区,累计达37个,总投资超650亿元。这些产业项目的集聚,又助推着大麦屿港集装箱等港口业务稳步发展。

  开放,更在于求变。山海大气的玉环,从来不缺破难的勇气,不断改革开放,为发展积蓄动能。

  “递送资料、拍个脸照、签受理单,业务就办理完成了。以前办手续要跑回老家,再挨个跑到村、镇、公安去盖章,一星期都办不成事。”前阵子,在玉环市行政服务中心跨区域通办“一件事”窗口办理新生儿入户手续时,四川籍新玉环人雷田兵充分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

  玉环是劳务输入大市,流动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例超40%。近年来,针对群众异地办事存在“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玉环持续推进跨省联办“一件事”改革,以“颗粒度最优化”逐项编制跨省转学、新生儿入户等80多个全国通办事项指南,并开发完善“新玉环人一件事信息系统”异地通办模块,实现政务服务“一网跨省通办”。目前,玉环与贵州、四川、湖北等9省1市38地签署“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梳理涉及21个部门的500个事项,累计办理5.29万余件。

  “跨省通办”做法全省推广、玉环歇业“一件事”改革入选省优秀案例、“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玉环的改革瞄准民生实事、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致力于为生活于此的人们打造一个“最优环境”。

  创新敢为谋发展

  开年才过半个月,位于玉环经济开发区的台州艾纳特电子有限公司就已经接待了十多批前来考察的客商,还接下了不少新订单。

  “客商、订单增多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参加2023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打开了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是我们多年来勤练内功、不断自主创新、打好自身基础所带来的积极效应。”“艾纳特电子”董事长许曹勇介绍,经过17年不断创新,“艾纳特电子”如今已成功抢占电子电器新赛道,汽车点火线圈年产600万只,市场销量列全国前三。

  对于玉环的企业来说,创新就像骨子里的DNA,时时刻刻都在跳动。不断创新转型的企业,让玉环产业提档迈开大步,去年中国汽摩配热处理产业基地、省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成功落户玉环,机床产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还新增5家国家专精特新企业。

  企业不怕创新,但怕风险。要达到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的理想状态,就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玉环早已着眼于此,探索创新发展机制,为企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面对土地利用率低、厂房老旧等发展困境,2018年,玉环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制定老旧工业点改造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园区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实际,通过“聚”“退”“转”“改”和“退转改”5种方式,推动分散、零星、不协调、破坏环境的生产模式优化升级为集中、统一、规范的园区化管理。如今,在“千亩百亿·双五行动”、老旧工业园区“五化一提升”改造纵深推进中,玉环成片低效用地改造提升顺利铺开,累计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85家,提升低效用地1665亩,成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

  土地高效利用,让大项目有了落地的可能。作为玉环单体最大的招商项目,晶科能源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一期项目于2022年9月签约,2023年3月开工建设。玉环三周完成17个村协议签订,两周实现土地清表,一次性解决943亩用地指标,跑出“晶科速度”,创造了从签约到“拿地即开工”仅用180天的项目落地新速度、新模式,也为玉环重构产业版图提供了重要契机。

  “敢于创新、能够创新”的玉环,把创新基因放在突出位置,让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在玉环处处可见。

  宜居宜业富人民

  玉环有山隈曰“三合潭”,商周时期就是一处古村落。如今,在三合潭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等物件还原着祖先的真实生活,也丰富了玉环人的心灵,丰满了玉环的历史。

  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玉环,懂得沉淀、懂得奋斗,更懂得城市的发展必须以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为前提。2019年8月,玉环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新时代美丽玉环建设的决定,并提出“一年破题、两年见效、三年蝶变”的目标,明确了“挥师大城南、跨越分水岭、打造主轴线、盘活空闲地、扮靓老城区”的改造思路,大力推动主城区城市有机更新。

  短短几年时间,百姓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住进新房,不仅环境变好了,台风天也不用再担惊受怕了。”窗外飘雪,玉城街道塘里村村民叶爱美坐在位于海樾府(塘里村安置房)的新家里,开着暖气,喝着热茶,远眺窗外的风景。如今,村里的安置房和村民宅基地自建房陆续建成使用,周边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已迎来华丽蝶变。

  攻坚未来新城开发建设、谋划落地未来城市创新中心、打造高铁新区新城“副中心”……一个个城市建设项目,关乎教育、医疗、养老,关乎衣、食、住、行的种种期待,共同构成一座城市的“民生”,让玉环不断集聚人气、商气、烟火气。

  在玉环,城乡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普遍现象,乡村产业和发展路径则在此基础上趟出了新路子,“4951”农民股份众筹模式便是“共富密码”之一。随着“农民持股共富”模式的推广和演变,在玉环,“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正成为一种“现象”——

  楚门蒲田村全村1947名村民成为“股东”,参股新建小微企业园;清港众创共富中心让文旦“接二连三”火出圈,“黄金果”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果”;鸡山中鹿岛“一条大黄鱼‘游’出一片致富渔场”;国内首个海捕虾全产业链移动加工中心“浙玉渔加99999”更是带动坎门街道129艘捕虾船平均年增收50余万元……物阜民丰,便是最大的幸福。在玉环,这一切都变得更为真实、可感。

  (本版图片由玉环市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玉环:锚定建设花园式港口城市 2024-01-26 浙江日报2024-01-2600005;浙江日报2024-01-2600010;浙江日报2024-01-2600017 2 2024年01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