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联动让共富撬动力更足
徐剑
徐剑
近日,昌西公社·共富工坊在浙皖交界的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建成投用,预计年蔬菜深加工1000吨以上。此举标志着该地跨省毗邻地区蔬菜育苗、种植、深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
清凉峰镇具有“一脚踏两省”的合作基础和天然优势,当地蔬菜基地农忙时节用工紧张,而毗邻的安徽乡镇农户有务工需求。昌西公社·共富工坊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破解边远地区产业规模小、布局散和产业链短等难题,推动了浙皖毗邻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又帮助了偏僻山区村民家门口就业,助推共同富裕。
以一名基层干部看来,此跨省“共富工坊”实践颇有启示。扎实推进跨省“共富工坊”建设,对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
首先,创新了基层治理模式。传统基层治理模式依靠政府力量,而跨省“共富工坊”特别强调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协同,利用两省的合作基础和天然优势,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和技术,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治理效能的提升。
其次,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传统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往往单纯依赖资源禀赋或政策支持,而跨省“共富工坊”整合多种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的共享平台,促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带到偏远地区,帮助村民家门口就业。
最后,助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跨省“共富工坊”联建工作机制和共富联动产业体系,推动省际边界地区的协同合作,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两省群众开拓致富新路。
当然,跨省“共富工坊”建设也面临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不完善、政策配套和支持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育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确保其健康发展,可从多个方面探索突破。
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建设合力。强化统筹跨省“共富工坊”工作的领导机制,邀请农业专家、种植大户、农业协会多元共建共享。完善政策体系,确保运行稳定。设计契合当地实际的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育政策。继续用好浙江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增强农业专家对相关产业合作的指导,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昌西公社·共富工坊率先探索踏上跨省共富新征程,期望浙江跨省“共富工坊”如星星之火,点亮省际线群众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