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国际

诸暨市:激发非遗活力 在创新融合中推动产业发展

  乡村,是乡土文化的摇篮,那些根植于此、历经岁月沉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承载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激活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密码”。

  近年来,绍兴诸暨市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为主要依托,探索非遗产业化路径,推动非遗从“小特产”向“大产业”转变。今年,诸暨市入选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

  融合发展

  让古老非遗插上产业“翅膀”

  诸暨市以非遗工坊建设为载体,培育非遗产业发展,实现非遗经济价值转化,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各级非遗工坊24家(其中省级非遗工坊3家)。

  以“同山烧酒”省级非遗工坊为例,早在2009年,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就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诸暨以传承和迭代为切入口,做深“研究、研发、研培”文章,通过人才引进培育、技术创新发展,探索产业融合和集聚发展新路径,盘活带动周边种植、文化、旅游等产业一体发展,全面激发同山烧酒发展活力。

  诸暨市文广旅游局和同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诸暨市共有规模酒企8家、酒作坊133家、酿酒散户千余家,并在网上开设“同山馆”品牌馆,“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实现“坛子变银子、资源变资产”。明年预计产量将突破万吨、产值超10亿元。

  数智赋能

  让整座城市成为文旅大IP

  以数字手段破题非遗高质量发展,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必由之路。作为西施故里的诸暨,以国家级非遗项目“西施传说”为脉络,将整座城市做成一个文旅大IP。西施故里“一江两岸”文化旅游项目融合“两岸五幕十二景”,入选全省首批20个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在一期项目建设中,将单一景观升级为多元化夜间消费场景。

  诸暨在浣纱江夜游项目《遇见西施》中注入了浓浓的“智慧因子”。以视觉作为引导,融合声光电水影等数字化技术,串联起多个景点,将静态文旅资源活化利用,打造出5个章节的沉浸式深度体验。自11月13日正式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合计收入约30万元。

  近年来,伴随着沉浸式演艺项目《梦寻西施》、西施音乐节等一系列创新载体的推出,为“西施文化”注入了新生机,更擦亮了“西施故里 好美诸暨”城市文化金名片。

  保护利用

  让更多非遗文化“走出去”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诸暨在2022年出台《诸暨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资金,用于非遗保护研究、非遗传承传播和非遗创新转化等。

  有了政策和资金的底气,诸暨非遗不断尝试登上更大的舞台。在2023年浙江省“非遗薪传”传统体育展演展评活动中,诸暨夺下全省第一。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草塔抖狮子亮相亚运火炬传递(绍兴站)现场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馆仪式。同时,诸暨进一步深化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苎萝市集”品牌建设,组织“西施石笕茶制作技艺”“西施团圆饼烹饪技艺”等30余个非遗项目,先后亮相第十届大运河庙会、第九届中华茶奥会等重大文旅推介活动,推动诸暨非遗文化持续“走出去”。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一幅看得见、摸得着的非遗产业共富新图景,正在西施故里徐徐展开。


浙江日报 国际 00008 诸暨市:激发非遗活力 在创新融合中推动产业发展 2023-12-27 浙江日报2023-12-2700003 2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