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出圈何必纠结于雅俗
朱浙萍
“科目三”是当下网络热点。这个“科目三”,不是驾照考试,而是一段魔性十足的舞蹈,脚踝内翻、扭腰、摆胯、摇花手,配合动感背景音乐,形成一套丝滑的小连招。由于简单易模仿、自带快乐基因,各种版本的“科目三”迅速横扫网络、风靡全球。
不过,有不少人对“科目三”这种土味出圈方式嗤之以鼻,认为其难登大雅之堂。近日,杨丽萍团队跳“科目三”就被网友吐槽“辣眼睛”,引发公众对文化雅俗界限的热议。还有许多网友称“‘科目三’不上春晚是我最后的底线”,甚至还有人认为,这种土味文化风行海外,有损中国文化形象。其实,文化出圈,又何必纠结于雅俗?雅和俗并非先天对立,只要融合得好,雅俗共赏也未尝不可。
无可争议的是,“科目三”是真的火。在国内短视频平台上,“科目三”舞蹈播放量已超百亿。火锅店里、大街上,无论什么年龄和职业,大多数人都能扭上一段。这股风还直接刮到了海外。眼下,“科目三”已然成为全球短视频平台的大热挑战项目。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的舞者在跳完《天鹅湖》后,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跳起了“科目三”;在体育舞蹈大奖赛上,包括拉丁舞世界冠军在内的多名舞者激情演绎“科目三”。无所不在的“科目三”让网友惊呼:“这波文化出圈,我是没想到的。”
“科目三”之所以成功出圈甚至出海,自有其契合时代情绪的逻辑。它主打的就是一个简单快乐。面对现实的压力,全世界年轻人都在通过玩梗彰显个性,获得共鸣。“科目三”舞蹈正因为其简单、通俗,易于改编和传播,才跨越了地域、文化、阶层等隔阂,成为通用“热梗”。
这让我们看到,通俗文化中生机勃勃、充满烟火气的一面,也可以成为文化输出的内容。之前韩国鸟叔的江南style、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神曲等通俗文化,也都曾风靡西方主流演艺界,给世人带去快乐,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再说雅俗之争。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雅与俗从来都是不断转化的。如今春晚雅俗共赏的小品、脱口秀等表演,初始也都脱胎于平民通俗文化。看明白这一点,艺术家跳“科目三”,并不算自降身价;对于有些网友希望“科目三”上春晚,也不必那么紧张。
大雅大俗巧妙融合,也完全可以放出异彩。就拿“科目三”来说,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里,传统京剧《辛安驿》中的丑角,在表演中俏皮地加入了十几秒“科目三”动作,引得台下观众心领神会哈哈大笑。在传统角色设定中,丑角本就是一个抖机灵的存在,这种“国粹+热梗”的融合,不正是相得益彰吗?
阳春白雪容易曲高和寡,在高雅艺术中加入一点土味,或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