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刊

小红薯闯出富裕路

  “来来来!大巴车往这边开,游客们注意脚下安全哦!”近日,海宁黄湾镇黄湾村燕子窝的田地里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大家一起用工具割蔓挖薯,在欣赏田园风景的同时,也体验着丰收的喜悦,勾画出一副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画卷。

  站在田埂上,该村党总支书记、乡贤参事会秘书长陈海孙忙着接电话:“不好意思,红薯没有了,预订完了,明年我们多种点,一定给你们留着。”

  红薯还长在地里,早就销售预订一空!这不起眼的红薯何以这么俏销?陈海孙聊起了“红薯经”。

  原来,这一片8亩的番薯地,是黄湾村乡贤参事会社会服务项目“心有所‘薯’”共富红薯基地。三年来,市级部门、村乡贤参事会、企业多方联合在这里开展社会服务,种苗、管理、培育,几乎每个周末都有“红马甲”和乡贤骨干等在田地里忙碌。

  刚开始,部分志愿者缺乏农耕经验,在“老前辈”手把手指导下,松土、挖坑、栽苗.....每一名志愿者都掌握了种植番薯的关键技术。从今年6月种下近2万株嫩绿的番薯秧苗,经过5个月的生长,到现在终于迎来了丰收。

  “今年的红薯产量每亩在3000斤以上,已经全部预订出去了,都是旅行社团队采摘。”陈海孙笑着说,红薯销售一年比一年好。

  杭州来的游客马阿姨去年来过,对这里的红薯念念不忘,吃起来多了一股咸香味道,今年又跟着旅行社来挖红薯。

  “我们的红薯地是沙土,很早以前是围垦土地,土壤适合种红薯,种出来味道好,挖上来放几天糖化后更甜。”陈海孙解释道。

  据悉,黄湾镇乡贤联谊会副会长、黄湾村乡贤参事会会长张建良发动乡贤参事会成员参与“心有所‘薯’”社会服务项目,积极认领并助销。该项目销售所得扣除成本后,全部分给村里的低收入家庭,前两年已为6户低收入家庭每户增收1500元。

  近年来,在海宁市统一战线部署下,黄湾镇依托厚实的生态家底和产业基础,发挥新乡贤合力,因地制宜打造了小山圩合作社、稻虾共养、柑橘示范园等一系列共富项目,撬动乡村旅游,带动农业增收。截至目前,黄湾镇的10个共富项目吸纳就业人数70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04人,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

  (孙渊伟)


浙江日报 专刊 00011 小红薯闯出富裕路 2023-12-23 26528145 2 2023年12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