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刊

“红链共富” 乐活乡邻

  “我们家流转了2亩土地,每年除了租金收入,在这里帮工还有1万多块钱的收入。”村民潘趣娥所说的好工作,就是在海宁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由斜桥镇乡贤沈强出资600万元在仲乐村村北所建的明扬食品基地,也就是红链共富基地。该基地不仅首创土地流转获租金、村民入股得股金、就业务工挣薪金的“一地三金”共富创收模式,还大胆提出了“拎包入驻”的设想,即村里负责建好基础设施,种养大户直接有偿使用。这一模式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减少成本。目前共富基地已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累计超300人,同时吸引90余户“夹心层”村民入股,已获分红34万元,169户村民已获固定租金40余万元。

  乡贤李龙则在浙江宁尔杀虫药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共富车间”,为低收入农户提供灵活岗位,助力农户增收。该“共富车间”辐射金石村、祝东村、祝场村等周边多个村社,采取灵活上下班时间、不固定总上班时间、以计件计酬为主的就业模式,每年可为员工增收3万元左右。同时,该公司还专门设立200万元的红链“共富基金”,基金利息收益作为共富车间工人的年终奖金福利,可为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至5000元。

  与此同时,斜桥镇积极汇聚统战力量,引导其他乡贤企业积极推动乡村发展。浙江榨菜食品有限公司、海宁开关厂有限公司、海宁海宏新材料有限公司积极探索“订单农业”模式,通过“包产包销”保障性收购模式,使“共富菜园”农产品“直飞”企业食堂、原料车间,解除了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共富菜园”经过几年的运作,已产出小黄瓜、豇豆、茄子等共富产品10余万斤,在乡贤企业的助力下,平台收入将近15万元。“我是土生土长的斜桥人,海宏也是从斜桥黄墩村走出去的本土企业,因此,我们应该心怀感恩。村里有发展需求,我们全力支持。”乡贤企业家潘海明说道。

  自斜桥镇全域推进“红链共富计划”以来,很多乡贤聚点子、搭台子、扩路子,成为了共富路上的重要引擎。今年斜桥镇举行“红链共富·逐梦未来”共同富裕推进大会。会上,金石村、永合村、华丰村等村的乡贤们带着资源和智慧,发起了“同心聚贤,点石成金”“永续合作、共创富裕”“共富青创基地”等5个新项目,在共同富裕的征途上贡献了乡贤的力量。 (张佳勤)


浙江日报 专刊 00011 “红链共富” 乐活乡邻 2023-12-23 26528147 2 2023年12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