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泾口望到白塔

  在乡下,很早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泾口望到白塔。或父母在数落儿子,或妻子在责骂丈夫,就是亲戚间因为一些事没有帮上忙或没帮好……说到最后总要添上这么一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懂得了这话的含义——白塔——白搭!就是毫无希望的意思,比如,父母数落儿子:“你这个‘不出山’,真不争气!这样下去,想靠你养老,看来是‘泾口望到白塔’。”

  “泾口”“白塔”是两个地名,也是两个村名,两地相距不过三里,一条运河浩荡流过,绵绵纤道缓缓延来,把两地紧紧连在一起,你看得到我,我望得见你,所以就有了“泾口望到白塔”之说。

  泾口有一座桥,颇有点名,叫“泾口大桥”。此桥建于清朝乾隆前,后又在清朝宣统三年重修,是绍兴的古名桥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泾口大桥横跨运河,桥身东西两侧分饰狮头长系石,间壁阴刻桥联:东面为“利济东南通铁道,长流文字壮陶山”;西面为“夹泾长虹横白塔,一帆沙马度红楼”。而“白塔”后面其实应该再加上一个“洋”字——白塔洋,“泾口大桥白塔洋”,两者似乎是连在一起的。

  白塔洋是我们绍兴的四大名湖之一,说具体一点,“泾口望到白塔”,指的就是在泾口大桥上望白塔洋。

  不知多少年前,也不知哪位文人墨客,怀着人生失意、仕途无望的糟糕心情,或许又正是朝廷腐败、国将不国之际,“万方多难此登临”……在这泾口大桥上极目远望,除了白塔洋茫茫一片,什么也没有。因此,禁不住仰天长叹:“泾口望到白塔,此生休矣!”后人却把这话流传了下来。

  其实,白塔洋江面宽阔,河水清冽,不但鱼肥虾壮,还是那“甘甜醇厚、香飘万里”的绍兴黄酒的水源地之一。让白塔洋名扬十里八乡的,还因为这里曾经出过一位叫“兴善”的将军,人称“黄鳝将军”。传说古时白塔村有一个叫“兴善”的养鸭少年,因为吃了一条从白塔洋里抲起来的大黄鳝而变得力大无穷,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怕的是他还能在水上行走如飞,又能凭着口中含上空芯芦苇而在水底潜上七天七夜。小时候常听父辈们讲起这个“黄鳝将军”的传奇故事,说他本领如何了得,说他如何劫富济贫,特别是讲他大灾之年为了乡民不至于饿死,冒死抢劫途经白塔洋的腐败官府运粮船,把抢来的粮食分给灾民……故事听到这里,爱刨根究底的我总要问上一句:“那他为什么不去朝廷做事?将军的名号又是谁封的?”一问又扯出另一个故事。

  据说古时候,东关长塘的罗村本来要出一位皇帝,后人叫他“罗义王”。那是一个罗姓人家的小孩,父亲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这小孩极其聪慧,又有点与众不同,连庙里的泥菩萨对他都有点毕恭毕敬,这让他的母亲忘乎所以,经常爱在灶间做饭、烧菜时把一桩桩因为家里穷遭人欺负、受人白眼的事讲给灶下烧火的儿子听;目的当然是要儿子时刻牢记,奋发图强,有朝一日“出山”了扬眉吐气。因为有时是边切菜边唠叨,“一桩、一桩”……却被灶王爷听成了“一刀、一刀”。

  灶王爷耳朵有点背,又不肯问个清楚,在腊月廿三夜到天庭述职时,上奏玉帝说不得了啊!这罗家小孩还未成为“皇帝”,就想“一刀一刀”杀人了。玉帝也不会派人来调查核实,马上收回成命,把这原本要让他做人间皇帝的罗家小孩收回上天。

  而这“黄鳝将军”是要给“罗义王”做将军、打江山的……皇帝没有“出山”,这将军当然也报国无门了,所以只能在白塔洋里“替天行道”,这叫“一朝天子一朝臣”……说得真是有鼻子有眼。

  为了纪念这位“黄鳝将军”,白塔村里至今还有后人给他造的一座庙——“将军庙”,每年的农历夏至这天,村民们还会用往白塔洋中抛稻秧、掷年糕、粽子等方式来纪念他。

  真佩服我们的父辈、祖辈、祖祖辈辈,把这听起来天方夜谭的事编排得如此神乎其神、生动有趣,代代相传……尽管各说各的在细节上有所不同,有时还会因此争得面红耳赤,但最终都是不容置疑,让你听完还会叹上一声“可惜”。

  母亲在世时就时常告诫:拿朴刀切菜时千万别家长里短地数落别人,否则灶王爷会误听你想杀人的……做人要常念人家给你的好,少说别人对你的恶……要多感恩、少怀仇……母亲是一个“文盲”,真的连大字都不识一撇,但她留下的话却颇有哲理,还很受用。

  至于现在的泾口大桥,已经有了新老之分,老大桥旁边又造了一座新的,颇像一对亲兄弟。老哥哥在东边,新弟弟在西面;手伸长一点,还能握在一起。桥下的运河静静地像一条玉带漂着,旁边的纤道上早已绝了倾着身、躬着背的纤夫身影,代之而来的,就是旁边104国道上的滚滚车流。

  放眼远眺,满目锦绣;江山多娇,美不胜收!“泾口望到白塔”——这句先人留下的古话早就有了颠覆性的释义:泾口真俊、白塔更美……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泾口望到白塔 2023-12-10 26482432 2 2023年12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