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专版

向绿而行 “道”处是景

临平区以绿道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杭城东北、大运河畔,临平区作为“杭州北大门”“融沪桥头堡”,注重在“融”字上面做文章,不仅要融杭融沪,也要让各个板块融合起来。

  如果说快速路网是交通的“动脉”,那么在临平大地上延伸的一条条绿道,通山达水、融城串景,仿佛滋养城市发展的“毛细血管”,发挥着生态绿色、健康健身、休闲游憩、景观美学、社会文化、经济产业等诸多功能。

  目前,临平区建成各级绿道205公里,已初步形成绿道网体系,基本形成“城区范围5分钟可达绿道网”的布局,托起百姓“推窗见绿、抬头见景、出门进园”幸福感满满的品质生活。

  铁道衍生绿道

全域共享“亚运红利”

  前段时间,令人耳目一新的铁路时光绿道在临平正式亮相。沿途公园秀美如画,沿线绿树生机勃勃。阳光从绵延绿植的叶间坠下,留下斑驳的影子。市民行走其间,脚踩着平整的蓝色沥青健步道,耳畔传来百年干线上列车经过时的声响。

  兴之所致,还可漫步迎宾路至龙兴公园的绿道路段,驻足于彰显历史文化底蕴的铁路文化景墙,品读铁路与绿道交相呼应的人文生态景观,触摸历史的变迁。

  据介绍,沪昆铁路沪杭段连接上海与杭州,原称“沪杭铁路”,建成于1909年,是中国早期铁路干线之一,曾经是临平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将地块杂乱、空间郁闭、电线杆林立的铁路沿线改造为“城市秀带”?临平区住建局特意沿着铁路两侧闲置用地建设绿道,充分展现沪昆铁路沪杭段的历史变迁及其对临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铁路元素与城区绿道水乳交融,塑造出独特的铁路绿道景观。

  徜徉于铁路时光绿道,仿佛走进一座穿越时空的机器:沿着它,走进人民广场欣赏音乐喷泉、感受发展脉动;也可以踏入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细细寻觅心目中的江南梦;尽兴之余,沿着绿道踏入亚运场馆——临平体育中心场馆群,回味一下曾在这里举行的亚运会空手道、排球、足球等精彩比赛。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这是杭州对世界的承诺,也是对现实的写照。对临平来说,亚运盛会只有短短几周,但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提升则是一以贯之的。源于沪昆铁路,延至亚运场馆,经过临平区实验小学,连接着临平的母亲河——上塘河的铁路时光绿道,深深融入市民生活圈,让老百姓可以尽享运动乐趣,全民共享办会成果。

  亚运会落下帷幕,运动健身热潮依旧涌动。昔日城区的“边角余料”,正转化为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临平把高品质理念注入绿道建设中,见缝插针式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让绿道承载更多功能性和实用性。例如,望梅路健康绿道坚持打造“健康”理念,利用高架桥下空间设置绿道,建设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设施,为周边市民提供了形式丰富的健身场所,增强群众与绿道的互动性,提升绿道整体服务品质。

  亚运倡导的全民健身体育精神,将持续下去、升华起来,让人们更长远地感知这份民生与文明的传递与美好。临平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全力推进‘靓城行动、全域美丽’活动,继续推动运动休闲进绿道、体育赛事进绿道,提升‘亚运绿道+’功能,实现‘亚运红利’全域共享,让城市焕发出更加昂扬的生命力。”

  “匠心”勾连“绿心”

绿道映衬品质城区

  “这样的上山方式让人感觉很新奇,眼前可见的景色也是大不相同。”前段时间,临平山360度旋转绿道的精彩亮相让市民连连称赞。

  绿道随山转,观山更阅城。傍晚时分,这条颇具现代时尚感的“登山动线”上,来往市民络绎不绝。盘旋而上的绿道总共4层,如同借势生长的蜿蜒小路,引领着大家向上探索,看百花叠色、赏山川风景。当行至坡道顶端,凭栏俯瞰,视野又开阔了起来,山南的都市繁华尽收眼底。

  临平“破圈而出”的绿道不止这一处:

  荣获“杭州市最美绿道”的九乔绿道,以“运动网红公园”为定位,运用丰富的色彩,辅以驿站、儿童游乐区、篮球场、乒乓球区、休闲区,打造五彩斑斓的“城市绿心”,为周边儿童、青中年等人群提供漫步、慢跑、健身等活动场地,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同为“杭州市最美绿道”的星光街绿道,串联临平山西运动公园、望梅观山公园等5个公园以及滨河绿地,与荣获“浙江最美绿道”的临平山绿道联通一体,形成环星光街完整景观体系,是一条织补生态绿廊空间、延续临平山如画风景和浓郁人文韵味的都市精品绿道。

  绿道出圈出彩,背后深藏着建设者的匠心巧思:

  旋转绿道的设计理念,蕴藏对城市绿心生态环境的充分保护。因为地形高差较大,开辟山体会影响生态环境,因此绿道入口设为旋转上升,并利用借景的手法,既观山更阅城,将景观视线最大化。

  九乔绿道以简洁、现代的设计手法完美融合了绿道、公园、体育场等元素,利用项目位于地铁9号线U型槽上下行段区域这一地形特点,顺应其走向,避免了大拆大建。从空中俯瞰,九乔绿道整体形成一把五彩缤纷的“吉他”景观,让休息娱乐场所另类扩容,为临平居民的生活奏响律动的生态健身音符。

  既能徒步、慢跑、骑行、登山、健身、打球,还能成为日常的绝美打卡背景,串起颗颗“城市绿心”的绿道,已经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滋养城市发展,助力“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建设。

  临平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临平自古便是香蒲摇曳、鲜荷盛放的品味优雅、人文繁盛之地。为了赓续城景交融的风貌格局,临平绿道目前初步形成以临平山绿道、东湖绿道、上塘河绿道以及大运河绿道、塘超小径为骨架的绿道网体系,串起绿水青山和人文节点,将风貌整治提升的成果转化成一条条群众可游、可赏、可感的生活品质提升体验路。”

  今后,临平区将继续以“五道”理念为引领,努力打造凸显生态健康、智慧及历史文化的绿道网,让绿道建设与民生福祉相连,从而撬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助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

  (图片由临平区住建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3 向绿而行 “道”处是景 2023-11-17 浙江日报2023-11-1700006;浙江日报2023-11-1700005;浙江日报2023-11-1700012 2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