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椒江区下陈街道

新乡贤乡创项目助力富民强村

  陈久忍 金新

  11月7日,一辆小货车将2500斤袋装大米,运送到椒江农商行下陈支行。“这些不是普通的大米,是我们认领的稻田产出的,很有意义。”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新乡贤、椒江农商行下陈支行行长许洁说,他们准备将这些大米用于公益活动,发放给下陈街道有需要的群众。

  今年以来,椒江区下陈街道创新新乡贤助富载体,推出“新乡贤·新稻路”乡创项目,聚焦乡村运营,凝聚统战力量,虹吸文创团队,激发乡村活力,助力富民强村。

  下陈街道乡贤联谊会与村集体签订农田承包合同,由28位新乡贤出资,以5000元每亩的价格认领横河陈村农田100余亩,该费用包括农田的土地流转、种植、养护以及开展农业相关活动等。新乡贤通过委托新型职业农民代耕代种、共享土地收成的方式,回归乡村当“田主”,并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参与春耕、秋收体验等农事主题活动。而今,收获的稻谷加工成8万多斤大米,已按照认领比例,全部返还给新乡贤。

  以“新乡贤·新稻路”乡创项目为契机,椒江区下陈街道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带动与“百亩稻田”接壤的300亩农田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使该区块4个村413亩农田打破土地经营权队界和村界限制连成整体,发展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新形态,推进农业“接二连三”。

  下陈街道乡贤联谊会联手文创公司,建设“百亩稻田”农耕文化研学实践基地,开发“新乡贤·新稻路”农耕文化研学项目。根据二十四节气,开展雨水寻春、惊蛰播种、小满插秧、处暑收割等系列研学活动。兼顾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耕元素,串联周边农村文化礼堂,展陈旧水车、犁铧、打谷机、风车等80余件特色农具,展示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同时,充分利用新乡贤企业资源,拓展文化研学版图,先后推出农村文化礼堂千载文脉、“宏记食品”百年非遗、飞跃科创园红色足迹、杰克公司缝配历程等4条线路,联合椒江区文广旅体局等部门挖掘农村文化资源,举办“荷花节”“长街宴”等文化活动,实现研学活动与乡村文化振兴相生相长、共盛共荣、双向奔赴。

  凭借乡创项目平台,下陈街道乡贤联谊会在乡创项目涉及的村社、企业、重要路线节点建设侨文化交流基地、非遗馆等阵地,开展“之江同心 寻美椒江”、民族集市、文化寻根等活动,打造推进乡村共富同心圆。街道主动融入省试点“共富乡村”项目,投资300余万元打造“雨荷草堂”等8个高品质文化研学基地,招引7家文创客、青创客、农创客团队和影视公司加盟乡创项目,建成“拜托农场”,开辟沉浸式的农耕文化体验新空间,逐步推动乡创项目由吸引眼球、丰富味蕾向留住脚步演进。

  据统计,今年2月以来,椒江区下陈街道共开展研学活动80余场次,接待人员4000余人次,“百亩稻田”多彩油菜花吸引长三角地区游客1万余人次,横河陈村“荷花节”吸引顾客5000余人次,涉及乡创项目重点区块的横河陈、合作、牛轭桥等6个村,集体经济都得到了大幅度增长。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新乡贤乡创项目助力富民强村 2023-11-17 浙江日报2023-11-1700016 2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