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菜常飘香 活动更多样
家门口的老年食堂 吃出幸福滋味
许 峰 王恩兴 金秋君
11月14日下午5点,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华章村邻里中心的老年食堂里饭菜飘香,老人依次排队点餐。油焖大虾、红烧肉、番茄炒蛋、清炒冬瓜……一道道热腾腾、香喷喷的菜打到餐盘里,老人在食堂一边聊天一边用餐。
“这里刚开业我们就过来了,味道真的不错。”71岁的章明池老人一边吃着可口饭菜,一边为老年食堂服务竖起大拇指,“打饭的窗口旁边就有后厨的监控视频,干净卫生还好吃,以后自家不用买菜做饭,来这吃老省心了。”
为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近年来,台州市路桥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老年助餐共建共享共管模式,打造“老食好”老年助餐工作品牌,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让老年人共享幸福“食”光。
“我们聚焦民生实事,综合老年人口规模、就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科学合理布局老年食堂,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农村地区30分钟’的老年助餐服务圈。”路桥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路桥区共建有“老食好”老年食堂21个、助餐点38个,完成助餐服务40万人次,日均就餐人次约1800人。
“老食好”就是“老实好”
让老人共享暖心餐
午餐时间,走进螺洋街道凤栖村党群服务中心,红烧肉、番茄炒蛋、清炒小青菜等冒着热气的菜肴,被工作人员放置在保温台上。
“‘老食好’真的‘老实好’,饭菜荤素搭配,营养还好。”老人陈礼红每天都来老年食堂用餐,心里有说不出的温暖。
“小饭碗”装着“大民生”。近年来,路桥区委组织部联合区民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局、住建局,共同推动村(社区)老年助餐服务有效覆盖。将“老年助餐”工作纳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清单”,通过年初定建设项目,每季度实施“头雁领航·村村提升”述职评议会,强化跟踪问效。
“我们对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功能提升,开辟了一处助餐点,购置了厨房冰箱、消毒柜,还安装了空调。”凤栖村党总支书记陈方春说,“每日为村里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周边的老人都喜欢到这里来用餐,环境好、价格还公道。”
当前,路桥区按照城区、镇区、郊区三种类型,优化多维助餐模式合理布局,采取“自建运营型”“餐饮企业共建型”“机构功能拓展型”三种运营模式,多元化推进老年食堂持续运行。
地处农村的金清镇联星村,村民2786人,其中老年人有737位。为了使村里留守、独居老人吃上一碗方便的热乎饭,2019年7月起,联星村正式成立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向8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中晚餐,60周岁以上老人每餐仅需5元。
据了解,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联星村通过“政府补一点、乡贤捐一点、慈善助一点、菜园种一点、老人付一点、村集体经济兜底”的“六补”筹资模式,对老年食堂提供资金支持,保证收支平衡。
“老食好”就是“老什好”
网格配送到家门口
老年人吃饭关心啥,当然是菜品味道是否合口味、饭菜是否热乎、食品安全是否过关、就餐是否方便……
每天10点45分,志愿者梁冰鑫在路北街道马铺社区老年食堂将饭菜汤分装打包,骑上了电动车来到颜大爷家。颜大爷腿脚不便长期卧床,梁冰鑫就每天把午餐送到他手上。
“我们针对腿脚不便、独居高龄及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群推出送餐服务,定时定点、免费配送。”梁冰鑫介绍,像他这样的志愿者村里还有很多,大家排班值日,保证每天有人在岗,让老人都能按时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由于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不利于集中供餐,马铺社区推动“社区食堂+送餐上门”的模式,“距离我们食堂近的老人,就走路过来就餐;距离远的就送餐上门。”马铺社区居委会主任郭瑞兵说。
路桥区整合基层党员干部、楼道长、志愿者、亲属邻里等力量,选优配强网格团队,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积极参与老年助餐工作。目前,全区共有5000余名党员干部、社会志愿者参与送餐服务。
老人们不仅享受老年食堂高效、精准、贴心的配送服务,还常常为食堂食品安全点赞。
“我们充分发挥村(社区)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聘任他们担任食品安全监管员。”路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他们不仅实时监督老年食堂的食材购置渠道、菜品质量、环境卫生等方面情况,同时参与到市监部门开展的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中,严查老年食堂食品经营许可证、工作人员健康证等,严把食品安全关。
“老食好”就是“老时好”
让幸福指数再提升
每天中午,家住路北街道路东社区的陈大爷都会准时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老年食堂吃过饭后,就同一群爱好音乐的老年朋友一起,认真聆听老师讲授基础乐理知识,练习合唱,悠扬的歌声在中心回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为了让老年时光更加美好,路桥区在满足老年用餐需求的同时,还积极推进银龄课堂、“共富工坊”等组合拳,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将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银龄课堂”,整合老年大学师资力量,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学习需求,扩大了“老有所学”这一暖民心行动的辐射面。
去年新晋网红打卡地“老街·味十里”近期又在改扩建,“老年食堂所在的位置是社区最旺的区域,目前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路桥区路桥街道古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於婉玲说,“不仅要吃好还要‘玩’好,我们成立了夕阳红文艺志愿服务队、老年合唱队、老年舞蹈队,我们对老年食堂场地进行提升,将为各类社会组织活动提供活动场所。”
蓬街镇蓬东村的老人活动室最近少了麻将声,多了一些缝纫机的咔嚓声。蓬东村将老人活动室闲置的二楼进行提升,打造了“点金”共富工坊,引入穿鞋带、做鞋花等业务,村里空闲的妇女和老人一有空就到这里来做点零活,“一天下来,能赚到几十块钱,觉得自己还没老呢!”六十岁的王大妈一边串着节日灯一边开心地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社区的老年人参加社区治理、邻里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可积极了。”路北街道隆湖社区居委会主任蔡茜说。
隆湖社区将“热心肠”的老人凝聚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合伙人”,19名老人主动担任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党群议事会成员。在协助社区调解邻里矛盾时,老年人劝年轻人,年轻人听得进去;劝老年人消消气,老年人也能给个面子……老年人的使命感让基层治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片由路桥区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