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步行10分钟,就到健身场地
本报记者 叶怡霖 通讯员 杨凯婷 费彪
杭州亚运会开幕已进入倒计时。傍晚,杭州临平望梅嵌入式体育场地内传来阵阵欢呼声,90后小伙安小龙正和朋友们进行一场篮球友谊赛。自去年10月这片体育场地建成以来,安小龙就成了这里的常客,“我住的地方离这里步行就10分钟,不仅免费,硬件设施也不错。”时间久了,他还在这片球场上交到了新朋友,现在每周都要约上两局,雷打不动。
这片体育场地之所以叫嵌入式体育场地,是因为它巧妙利用了望梅立交桥下的空余空间,解决了周边多个小区近5万名居民“健身去哪儿”的问题。除了能打篮球,还能满足足球、排球、羽毛球、门球、网球、乒乓球、儿童篮球等多项运动需求。为建设“10分钟健身圈”,杭州巧用城市“边角料”建起一批嵌入式体育场地,让居民在家门口尽享体育运动的乐趣。
随着亚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不少杭州市民走进家门口的体育健身场所,点燃运动的激情。在临平,体能大赛进入嵌入式体育场地,百余市民在动感单车、跳箱等趣味挑战项目中挥洒汗水,锻炼体能。在余杭中泰运动公园,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几乎天天满员,吸引了周边余杭街道、中泰街道、闲林街道等地的居民,一年下来,有三四万人次到这里运动健身。
为迎接亚运会,完善体育设施布局,2022年,杭州发布了《杭州市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像望梅这样的嵌入式体育场地,杭州已建成3350片,面积超百万平方米。
将惠民做到实处,这些嵌入式体育场地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居民需求。比如,嵌入式体育场地主要瞄准“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门球。这七种体育类目可不是拍拍脑袋想出来的。“我们通过排摸现有体育设施、向市民发放问卷等方式,确定了最贴近广大市民需求的七种类目。”杭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设每一处场地的过程中,他们也都充分听取民意。
例如,萧山区江南之星小区旁的绿地公园建设时,考虑到周边年轻居民较多,“遛娃”的需求较大,就特别设置了适合儿童玩耍的小型足球场和沙地;拱墅区运河岸边北星桥下的嵌入式体育场地,本来只够建设两个篮球半场,后来通过调查发现,居民对建标准尺寸的篮球场呼声很高,设计团队数易其稿,最终在桥下“卡”进了一个完整的篮球场。
“加大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借亚运会契机,鼓励全民健身。”杭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杭州将持续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提质增效,今年计划新增嵌入式体育设施面积35.4万平方米以上,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至2.8平方米以上,让更多老百姓享受亚运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