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一份更温暖的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 李攀 万笑影 整理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这是习近平同志对我们社区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直坚守的工作指南。
之后,我们建成全省首家社区老年食堂,到现在已经迭代至4.0的版本,形成了康养一体化的智慧食堂;开设0至3岁婴幼儿托育中心、青少年科普活动馆,满足0至12岁孩子们日常学习生活需求;打造“翠品牌”系列民生综合体,让老小区居民享受到高品质物业服务……我们将不断践行“民呼我为”,进一步推进党建统领、网格管理工作,把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真真切切落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形成同心同力的社区自治、串珠成链的为民服务、席地而坐的小区环境和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让居民都能感受到幸福美好。
——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党委书记项菲菲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从两个小镇摸索前行到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成功实现从探索改革、经验推广,到地方性法规专门立法的“三级跃升”。这起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票决制的实施,使为民惠民利民的民生实事从“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一字之差,迈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步,以民生实事为支点,撬动了群众、人大、政府部门在基层民主实践中的积极性。作为票决制的发源地,宁海多年来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不断让项目征集范围更广、监督效果更实、群众满意率更高,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提供了宁海探索。
——宁海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严义靖
我们坚持传承发扬“民情日记”,以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为主线,创新打造“榧树下”品牌倾听室、“榧乡”建议征集队伍、“香榧币”乡村数字治理平台等,创新运用党建引领——成事、干部下沉——管事、乡贤助力——议事、榧乡卫士——共事、榧下夜谈——问事等“五事”工作法,通过党员干部下沉倾听民意,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实现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问题不上行,推进乡村共富共美。
——嵊州市谷来镇党委委员黄忠旺
民呼我为,只有倾听群众呼声,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民生热线,也是改革一线。杭州在全省率先打造“民呼我为”统一平台,全面整合了12345政务服务热线、领导信箱等100多个来自政府、市场、社会的各类民意反映平台渠道,通过一个口子收集民意大数据。如今,这颗“大脑”正在不停“进化”,努力通过一次次迭代升级,进一步解决载体过多投诉乱、分头受理监督难等难题,提升效能,让老百姓“呼”得更便捷,让党员干部“应”得更及时。
——杭州市信访局局务会议成员、二级巡视员余鹏标
(本报记者 李攀 万笑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