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文章导航

亚运倒计时 大运河畔发出真挚邀约

临平,准备好了

  为杭州亚运会定制设计灯光秀、绘制亚运题材宣传画、全民参与变身志愿者……亚运脚步临近,杭州市临平区,以多种方式参与其中,热切期盼亚洲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在“杭州时间”精彩启航。

  9月23日,第十九届亚运会将在杭州拉开大幕。临平共有3个场馆,承接了空手道、足球、排球3个亚运项目和坐式排球、盲人门球2个亚残运会项目,共计产生金牌19块。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作为浙江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临平以亚运为引擎,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能级、产业能级、创新能级、开放能级、民生能级,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让全民共享亚运红利。

  今年以来,临平区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面发力,高效统筹赛事组织筹办和城市运行保障两方面工作双向攻坚、齐头并进,并积极谋划和实施“后亚运”文章。

  步履铿锵。临平蓄势待发,迎接四海宾朋。

大都市的新活力——

惠民举措,临平准备好了

  漫步临平大街小巷,亚运氛围愈发浓厚——带有杭州亚运会会徽、吉祥物、口号等元素的“亚运装”随处可见。道旗、条幅、各色各样的易拉宝,于无声中欢迎着亚运的到来。

  “赛事”与“城市”同美、“精彩”与“经典”一色。为了满足赛事的需求,临平对场馆、交通、住宿等,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提升,通过对道路环境、绿化景观、设施提升等方面开展综合整治,在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风貌的同时,全面注入亚运元素。

  场馆侧,临平体育中心场馆群融入“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亚运办赛理念,充分展示“大国风范、江南韵味、杭州元素”。塘栖中国盲人门球训练基地作为亚残运会指定的唯一民营体育场馆,更是将无障碍的细节做进每个角落。

  与此同时,临平进一步扩大“金角银边”体育设施和运动空间,构建“全域均衡、全龄友好、全民共享”的10分钟品质健身圈。届时,等到赛事结束,亚运场馆与便民设施将一同向全民开放。

  乘着亚运之风,临平也提升城市能级,打造沪乍杭站城一体化超级TOD开发工程,加快构建至上海“半小时商务圈”。

  作为杭州入市门户和临平的标志性建筑物,临平南站是城市面貌的第一印象。“为了以最美形象、更好风貌迎接亚运,我们做了一整套提升。”临平新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改造工程分为“站房南北两侧亮化工程”和“新建北门厅工程”,总投资2000余万元。

  同时,临平对11个入城口进行提升改造,将18条通勤路串珠成链,开展“两路两侧”专项整治,对全区9条亚运通勤道路和4条铁路进行全路段巡检,打造“畅、安、舒、美”的交通通行环境。

  亚运对于城市的改变,也蕴含在一个个细节中。在迎宾公园和高铁南站,大型立体花坛以祥云纹表达了对亚运会的美好祝愿,以跑道、亚运图标、浪花,传递拼搏不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不远处的新天地,融入3D手法的精彩墙绘,让市民在喜迎亚运的同时感受临平文化。

  “我们在整体的环境品质提升行动中,注重点线面的结合,打造了一批‘出门可打卡’的精彩点位。”临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座座高架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交织联通。这些设施不仅为亚运会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和服务,也将成为未来杭州市民日常生活的优质资源。

一座城的新气质——

古韵新说,临平准备好了

  如果说,城市景观承载的是临平独特的历史文脉,那么,文化活动绵延的则是数不尽的江南风情。

  临平有7000年人类繁衍史,5000年人类文明史,2000年文献记载史和1000余年置官建城史,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40公里,有中国大运河上唯一一座7孔石拱桥——广济桥,有中国明清江南十大古镇之首的塘栖古镇,有中国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一的超山宋梅。如何将时尚的亚运元素与临平千年文化相融,让古韵焕新?

  今年以来,临平乘着亚运东风,以“古韵临平 时尚江南”为蓝图,全力推进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近日,临平举办“看亚运·游临平”城市观光动员大会,并发布6条“看亚运·游临平”主题游线——“典藏江南、美好临平”之旅,“水镇寻芳、秘径休闲”之旅,“味美临平、走运休闲”之旅,“潮流时尚、艺术之约”之旅,“畅想时光、乐享运动”之旅,“未来工厂、数智生活”之旅。

  “这些点位都通过精挑细选,能充分展现临平山水人文景观和现代产业,让游客在尽情体验临平风光美景和非遗人文的同时,近距离感受亚运的激情与魅力。”临平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营造浓厚亚运氛围的同时,临平区还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及非遗项目等,陆续开展了“亚运来临 幸福来临”文艺宣传演出系列活动、“临平非遗季”亚运专题活动、第一届人民运动会等,让市民在家门口体验别具特色的“亚运生活”。

  除了历久弥新的非遗项目,各种文化地标也增加了全新玩法。在临平主城区人民广场打造亚运观赛空间,亚运之门、“临平之光”亚运吉祥物公共艺术装置、“曲水流觞”亚运灯光景观、亚运倒计时装置等,将“亚运精神”与“城市风貌”融为一体。在杭州北、临平、塘栖、乔司、崇贤等7个入城口,以及城市文化广场、高铁临平南站等重要节点,也打造了一批造型各异的亚运滚灯吉祥物小品、立体花镜等。

  为了给市民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临平还打造了亚运数智载体。每天傍晚,在西子国际、开元名都、橄榄树学校、时代广场等20个楼宇,融合了大运河文化的迎亚运大型主题灯光秀如约上演。亚运主题大型裸眼3D户外公益广告与亚运主题宣传片也生动营造亚运氛围。

  亚运为笔,历史与现代,在这座城交融。

一群人的新生活——

美美与共,

临平准备好了

  除了有形的改变,杭州亚运会也给临平留下了许多无形资产。

  “Welcome to Linping欢迎来临平”南苑街道综合文化站亚运V站的二楼健身区,志愿者高雪懿正在向张大爷发放《亚运青年V站志愿服务英语100句》“口袋书”。社区里学英语,正成为老年人圈子里的新潮流。

  再看学校、社区、机关单位,一股全民学英语的热潮已席卷而来。每天,快递小哥、车间员工等都会开展“班前10分钟活动”进行英语学习。在中小学校,学生们也积极参与英语情景剧比赛,开展“亚运英语20句随手拍”活动。不仅如此,学生们也会在课余时间,回家教长辈学英语,共享亚运之“美”。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盛会,更是全民的运动会。“人人都是东道主”,这句口号,已成为临平人的共识。

  8月22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赛时一天”演练日。一大早,临平体育中心内,各测试领域工作人员、志愿者便早早就位,迎接这场“模拟考”。

  “正式演练是下午,上午我们先把所有流程过一遍。”设施运维领域景观标识兼临时设施主管方新刚说,“赛时演练”是一次查漏补缺的好机会。为此,相关业务领域工作人员多次开展筹备讨论,并编撰了演练脚本,“我们全民参与,以最佳状态迎接亚运会的到来。”

  放眼临平,志愿者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市民群众……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目前,临平共有亚运城市志愿者14万人、亚运城市志愿服务队伍3000余个。在他们的带动下,200余个“文明驿站”志愿服务点位已常态化开展全民学英语、文明出行、文明观赛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000余场次,也将为市民和国内外嘉宾、游客提供暖心的志愿服务。

  亚运之于一座城的意义,更在于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新活力。今年以来,临平深入开展“临里红”平安志愿者护航亚运专项行动,并以区支队—镇(街道)大队—村(社区)中队“三级架构”,设立了21支平安巡防大队,2.4万余人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和亚运维稳安保工作。依托数字化改革,临平还深化“小脑+手脚”警网协同基层治理体系,提前防范风险隐患。

  纵观我国举办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都在举办城市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临平,正期待着亚运会带来的一场“蝶变”。

  (本版图片由临平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临平,准备好了 2023-09-07 浙江日报2023-09-0700007;浙江日报2023-09-0700008;浙江日报2023-09-0700016;浙江日报2023-09-0700013;浙江日报2023-09-0700025 2 2023年09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