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专班运行提速度 机制迭代筑基础

小城嵊州,如何吸引大厂一投再投

  本报记者 胡静漪

  眼下,比亚迪嵊州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二期正在火热建设中。

  该项目总投资130亿元、预计年产值达200亿元,它是比亚迪在浙江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项目一期也是建设速度最快项目之一——从签约、拿地、开工到通线,仅用时285天。

  “嵊州速度”让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惊叹:“浙江的投资环境很好,特别是嵊州,开工到投产仅用8个月,是比亚迪的标杆项目之一。”随着一期达产,2022年8月9日越商大会上,企业与嵊州市政府再签二期项目投资协议书。

  当前,嵊州正谋求从领带、厨具、电子电声等特色传统产业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转型。在各地向“新”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小城嵊州如何以优质营商环境吸引大项目一投再投?

  专班运行

  为项目落地提速

  快,是企业领跑行业的竞争力,也是政府营商环境的竞争力。

  随着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比亚迪急需扩大动力电池产能,有意在长三角地区布局大型产线。听闻这一需求,嵊州迅速作出反应。“电池项目符合嵊州产业转型的规划,我们很快认准了招商方向。”嵊州市开发区(高新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胡益萍说。

  如何加速项目落地?专班化运作机制应运而生。政企达成合作意向后,嵊州抽调市级部门骨干人员组建了比亚迪项目专班。多个市级部门将审批权下放至属地街道,使得层级扁平、流程精简;市级部门、开发区、属地街道、比亚迪四方联动,让解题闭环化、答疑定制化。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我们根据10个月投产的目标倒排时间、梳理工作清单,明确部门和企业经办次序,形成环环相扣的‘链式’推进模式。每周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让齿轮快速转动。”胡益萍说。就这样,开发区(高新园区)作为项目服务的主链条积极调动全市资源,串起了解决所有问题的金钥匙。

  半年里,比亚迪项目相关负责人和嵊州市开发区(高新园区)招商办的石幸炜成为合署办公的专班同事,遇到任何问题,抬起头就能面对面讨论商议。

  比如,项目需新建110千伏双回路电线、新设变电站,按规由市级部门提交、省级部门审批,一般需要2年时间。在市领导牵头下,专班联合供电部门提前大半年与上级部门对接,和企业共同做方案、全程陪跑代办,最终抢在项目设备安装调试前完成供电保障。

  从对接到签约仅1个月、从动工到投产仅8个月,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一期投产后,招工又成了难题。年中是招工淡季,8000多员工不到位,产线还是开不起来,企业甚至开出1万元/人的奖励政策鼓励“老带新”。为此,嵊州市领导带领专班及人社部门组队开行“招工大巴”,前往贵州黔南、湖北十堰等地劳务市场开展巡回招工,与湖北竹溪县、重庆綦江区签订外省劳务合作,“即招即走”快速填补用工缺口。

  一期投运以来,比亚迪项目相关负责人和嵊州市开发区(高新园区)招商办有关负责人常常一个电话解决“关键小事”:门前道路改造、员工停车位扩容、绿化带开豁口……比亚迪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比亚迪将在永嘉落地新项目,当地还派干部到嵊州取经,“专班就像企业和政府部门间的中转站,让我们非常省心。”

  机制迭代

  铺就产业转型沃土

  此次能够抢抓风口行业大项目,还因为嵊州有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期积累。“乡贤招商是渠道、支持政策是手段,最终拼的是整体营商环境。”嵊州市经信局党委委员马哲峰说。

  比亚迪项目之所以能落户嵊州,得益于乡贤的牵线搭桥。多年来,嵊州每年举办嵊商大会,本地招商投资中心和在沪在深的嵊州商会对接,及时掌握在外嵊商和行业企业的动向,破除信息壁垒。

  政企能快速签约,充足的土地供应是关键。“面向优质项目,要素要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挤出来。”嵊州市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陶海斌表示,尽管土地指标紧缺,这些年嵊州创新“盘地十法”,开展存量盘活、实施集约用地,还根据上级部门的激励政策,争取到数千亩奖励指标。

  有了要素,还要有管理机制。2021年以来,嵊州按照项目评级进行梯次供应,对重点项目实施提前介入,确保“拿地即开工”;不断简化审批环节和申报材料,实现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比亚迪项目一期从签约到拿地开工仅用45天。

  专班还有“前身”。“前期办”是设立于发改局的内设机构,在政务服务大厅开设窗口,负责综合协调、指导服务、跟踪进度等对企前期工作。“当时就明确了多部门审批手续的流转次序和时间节点,不让时间消耗在部门流转环节。”嵊州市发改局投资科负责人胡海燕说。

  目前的专班机制进一步扩大部门范围、固化工作流程,变“串连”为“并联”。比如在发改、经信外,纳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等更多部门,部门间联动完成各项审批,促进项目尽早落地。

  在服务大项目的过程中,嵊州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机制。比如政企沟通渠道,在2019年启动市长直通车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政企早茶会、政企恳谈会、政企会客厅等多种沟通方式;去年以来,营商环境“嵊利办”品牌建设硬核行动3.0版、优化营商环境4.0版密集发布,在迭代中及时将创新机制固化普及。

  在马哲峰看来,位于杭州、宁波、金义三大都市圈交界处的嵊州,具备专精特新的产业基础和人口优势,如何将区位特性转化为优势,在产业转型和产业链协同合作中脱颖而出,营商环境是重点。“比起重大项目由领导出面解难题,更要重视建立机制,对于广大中小微企业而言,办事顺畅最重要。”他说。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小城嵊州,如何吸引大厂一投再投 2023-07-20 25982460 2 2023年07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