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时间记录杭城日出日落四季更替,95后博士生林飞腾——
十万张美图
献礼亚运
本报记者 王艳琼 通讯员 程遥
背上单反相机,扛上脚架,最近,温州小伙林飞腾又出发了。这次他打算拍摄西湖的时令风光。
就在不久前,杭州亚运会倒计时百天之际,林飞腾将耗时7年拍下的10万张照片,制作成一部7分钟延时纪录片《最忆杭州》,献礼亚运,视频发布网络后收获万人点赞。比起走红,更让他更欣喜的是,透过他的镜头,美丽杭城的独特风光为人津津乐道。
“我并不是专业的摄影师,只是由衷热爱杭州这座江南城市,所以想用镜头捕捉见证变化。”林飞腾说,他把杭州当成第二故乡。今年27岁的他,是温州龙港人,本科考入浙江财经大学后,一路在本校攻读硕士、博士。
最开始,爱上玩摄影,也是来源于杭城风光对他的触动。2016年,还在读大二的林飞腾看到了一部美轮美奂的宣传片《杭州映像诗》。“视频里的延时摄影画面,让我深受启发。”他说,萌生拍摄杭州纪录片的想法,是希望用延时摄影记录下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作为毕业礼物。
想干就干。林飞腾还记得,2016年10月,他在西湖边拍下了视频的第一组素材。画面上,暴雨过后,一束阳光打在西湖水面上,神圣又惊艳。“但是想要完成这部作品,并不简单。”他说,延时摄影需要拍摄多组照片,后期通过照片串联,把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个季度的过程压缩成短视频播放。这也意味着他常常需要不断取景,不停走走看看。
一台相机、一架无人机、一个脚架和几个镜头,是林飞腾的全部器材。这些年来,只要遇到好天气、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背上重达二三十斤的摄影设备,去往各个景点拍摄。为了一个画面,他甚至不断取景选景,不断查询天气,选择最合适的时机,有时候还要凌晨出发。
“像九溪十八涧,我就去了5次,每次都是天微亮就出发,来回坐三四个小时的车。”林飞腾说,对画面他有些执着,直到2018年冬季,他在九溪恰巧拍下红枫残雪的美景,才心满意足。
打开电脑,林飞腾的网盘里密密麻麻都是各式的杭城风光。他说,7年时间拍了不下10万张照片,所涉及的场景超过百个。虽然拍摄、修图、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很繁琐,但是回看画面,他发现自己记录下这座城市许多角落的美,比如初春的苏堤春晓、盛夏的曲院风荷、深秋的九溪烟树、寒冬的断桥残雪……
《最忆杭州》前部分有一个这样的场景:杨公堤畔,漫天的火烧云印在西湖上。那是林飞腾2019年镜头下的画面。“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写科研论文没有灵感,我一个人背着相机到户外散心。”他说,看到这样的江南美景,心头的压力突然烟消云散了。而像这样镜头治愈自己的时刻还有很多。
拍着拍着,看着镜头下的杭州日新月异,林飞腾有了新的念头,眼看亚运会越来越近,他想在亚运会召开之前完成作品,让更多人发现杭州的美。
“于是,我开始拍摄一些带有亚运元素的镜头。”林飞腾向记者展示他的视频作品,他说,《最忆杭州》终稿有7分钟时长,分为三部分:江南风景、城市风光、亚运场景。其中,为了更全面展示杭州亚运氛围,他时常为了视频中一两秒的镜头,花五六个小时,往返拍摄亚运场馆。
视频素材慢慢累积,直到今年5月,画面元素准备充分,林飞腾着手剪辑纪录片。他花了近一个月时间,修改文案、配音、加上字幕,并且投稿媒体平台。“恰好6月14日亚运会即将进入百天倒计时,《最忆杭州》在全网上线。”看到网友们的点赞好评,林飞腾觉得7年的点点滴滴拍摄过程,非常值得。
一名网友的评论,道出了林飞腾的心声:“很难相信视频背后是同一位摄影师,视频中如此之多的延时摄影和季节变化,幕后是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无与伦比的热爱!”
拍摄记录的过程,见证了杭州亚运会精心筹备的瞬间。林飞腾感叹,尤其是近年,杭州城市迈向国际化大都市,亚运场馆等项目落成,大街小巷、机场车站、马路地铁……每天都有新变化。
“至此,日出日落、四季更替,曾经所有美好的画面都将刻在脑海里,也为‘年轻’画上了一个感叹号。”林飞腾在朋友圈写下感悟。他期待这一场亚运盛会,能让更多人了解杭州,了解浙江,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他也希望继续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亚运盛会场景,期待亚运带来城市发展,城市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