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亲历

做强特色旅游,磐安乌石村——

美丽经济点石成金

  乌石村是磐安县尖山镇的一个下辖村,原名管头村,是个三县边际的高山村。

  这样的村,发展其实挺让人头疼。看似三县交界很热闹,有山有水很美好,但现实中很多这样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往往十分冷清,更别说发展产业了。

  不过,管头村走出了“别样的行情”。开车从金华到磐安再到管头村,需要整整两个小时。到了村里,我很惊讶:这里竟然有200多家农家乐4200个床位,每年吸引游客约80万人次、营业收入近1.6亿元。这样红火,管头村人自己都没想到。

  2006年6月13日,习近平来到磐安县尖山镇管头村,调研当地农家乐发展情况。当时,管头村的新村已经造好,但产业发展仍然存在问题,除了种茶,村民缺少别的收入来源,刚开业的四家农家乐,已有两家因为游客稀少、生意冷清而准备转行。

  “习近平同志听说后,鼓励我们要有信心。他说,农家乐是朝阳产业,前途无量。他告诫我们,发展旅游经济必须要有好的生态环境。”时任管头村党支部书记张威平回忆。

  张威平现在是乌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过古村修复、新村建设,曾经的管头村整合周边6村后,更名为乌石村。村更大了,同步更新的还有村民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

  我们来到怡情石屋时已经过午,还有一批客人在围坐聊天。这是当年村干部张财瑶带头兴办的第一户农家乐,随着规模扩张,现在老四合院里仅供餐饮,另开发一处老屋作为住宿场地。“旺季每天人流量有250个到300个人,9个包间都要‘翻桌’吃饭。”餐馆负责人何连尧说。

  走在古村的街巷里,两旁黑色石头砌成的老屋颇具特色,它们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村民们大多前店后屋,向游客售卖着土特产和磐安小吃。“以前是辛苦不赚钱,现在是赚钱不辛苦,我们这里啊,真的是‘点石成金’喽!”经营“乌石老街一号店”的张阿姨说。

  从过去愁没人来,到现在工作日游客络绎不绝,这里的村民坚持走着“发展旅游经济”的路子,渐渐摸索做大生意的秘诀。“村里客流量越来越大,我们就回来和磐安药材市场、种植基地合作,开了铁皮枫斗、人参等特产的直销店。”张阿姨说,这十多年里店面逐渐扩展到三间,旺季一天收入就有上万元。2019年,张阿姨的儿子大学毕业,也返乡加入家里的生意。“我们想通过网络扩大销路,他比我们懂技术、懂营销,正好帮忙做电商。”她说。这样的返乡青年、外村创客不在少数,他们开农家乐、经营土特产生意,也有人开发茶馆、酒馆、古玩店等新业态,为老屋注入活力。

  我们边走边聊,来到新村三期凤凰新区。这是一个山顶平台,近处可以看到村里的成片梯田,极目远眺是新昌和天台的连绵山脉。第一排别墅坐拥好视野、好空气,有6户经营起了高端民宿,村民张炎光开办的“清心居民宿”就是其中之一。“原先我们做茶叶买卖,村里鼓励农家乐之后我们也开过饭店。”她告诉我们,考虑到要和其他农家乐形成差异化发展,夫妻俩计划走高端路线。2014年,他们投资700多万元兴建山顶别墅,自住之余开发8间民宿。“现在民宿每年可以创收20万元至30万元,去年我们改造提升了住宿设施,今年还计划打造茶文化主题民宿。”张炎光说。

  近几年,为了助推乡村产业的振兴,乌石村没有停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比如村口开办了土特产市场,已有60多家商铺入驻;完成“两山”体验馆、文化长廊、栈道、慢行环线等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拉近游客与自然的距离。在停车场边,一座四方的“磐安心意乌石驿站”刚刚落成,等待运营团队入驻。“我们从去年开始打造未来乡村,一批项目陆续建设、投运。”张威平说。

  自“千万工程”起步,这座高山村里古树梯田和游乐项目相得益彰,乌石老屋和新式民宿相映成趣,村集体经济从2003年的3500元达到去年的100多万元,未来还将继续扩充“美丽经济”的内涵。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3 美丽经济点石成金 2023-06-02 浙江日报2023-06-0200004 2 2023年06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