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答好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的中医药特色卷

  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2021年,浙江被列入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迎来了我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聚焦卫生健康现代化和高水平中医药综合改革,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中西医之间的差距,推动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优质资源有效扩容和均衡布局,围绕培育中医“名院、名科、名医”、推进“基层中医化、中医特色化”和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三项重点任务,深化数字支撑、特色服务、中西医结合、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产业发展、文化传播和跨界融合发展,在破题攻坚中展现新担当,做出新作为,奋力书写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的浙江中医药新篇章。

  从一张处方

  撬动中医药数字化改革

  为解决中医药标准不足、能力不强、服务不够等难点痛点问题,浙江以“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为切入口,开出一张符合时代期待的中医药现代化“数字处方”。

  “中医处方一件事”以中医处方为纽带,汇集、挖掘和分析处方背后的全省医疗机构中医寻医、问诊、用药、疗效信息,采用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手段,精准把握好院前院中院后三个大场景,实现“智医”“智药”“智治”“智研”四大功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中医药大数据中枢。

  与此同时,在“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的撬动下,我省制定了全省统一的中医处方、门诊病历、中药饮片(颗粒剂)、中药制剂、针灸推拿数字编码,完成1700多种中药饮片、1000多种中药配方颗粒和500多个腧穴的数字编码,在全省100余家医院全面应用。

  有了中医和中药的标准化,接下来,重点就是要形成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标准推广应用路径。浙江省以全省域推进“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建设为契机,在中医药领域实施“浙里中医”数字化项目,建立处方数据实时报送机制、质量控制机制、闭环管理机制,省级中医处方监管平台首次采用数据轮询更新机制实现数据分秒级实时推送。全省每日实时上传标准化中医处方3万张以上,汇集标准化处方数量超过1000万张,“浙里中医”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医处方数据平台。

  在此基础上,今年全省还将启动“浙江中药服务在线”等智慧化应用场景,打造透明阳光的数字化中医药服务流程,提高百姓便捷性、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互联网+”在中医药领域增添新的数字化应用,有效推动中医药整体效能的跃升。

  值得一提的是,名老中医处方的价值也在数字化标准建设后得到了进一步凸显。目前,浙江省处方大数据平台已汇聚了省级以上名中医处方超过31万张,有助于高价值的数据深度挖掘和利用,为中医名家思想数字化活态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从一场论坛

  看见浙派中医走出去

  “医学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改革探索实践”“如何组织高质量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科建设”……诸如此类的主题分享,尽在“国民学国医”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每周五晚举办的中西医结合传承创新论坛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与发酵,“相约周五”已经成为全国医护人员的关注焦点以及“第二课堂”。

  “起初,我们筹建这一平台,旨在建立中医药文化教育的传播平台,同时将‘西学中’教育、名医处方、诊疗思想和经验系统整理到平台上,搭建学习名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平台,如今‘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了众多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高质量中医药从业人群和机构,不仅打响了浙派中医的金名片,还拓宽了浙派中医的朋友圈,有效推动了多元主体深入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浙派中医,不只是走出浙江、走出长三角,同样也在“一带一路”的世界舞台上绽放风采。时间回溯到2018年1月16日,万里之外的白俄罗斯明斯克地区,一家海外中医诊疗中心正式启动。据悉,该中心由白俄罗斯明斯克州医院投资建设,来自浙江的中医师为其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随着浙江省中医药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其对外合作新业态、新体制和新功能逐步建立,迎来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发展局面。

  2022年,浙江已与以色列、罗马尼亚、白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共建了国家中医药海外中心,在葡萄牙、南非开设中医孔子学院,建有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基地2个,中医药牵头或参与了纳米比亚、马里、中非等国的援外医疗任务,每年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浙学习中医。

  从勇攀高峰

  锻造创新深化内驱动力

  屠呦呦受中医典籍启发提取出青蒿素,充分彰显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也给中医药科研带来启示:古老的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就能产出更多原创成果。

  科技人才引领创新。浙江省中医药科技人才实力不断提升,科研攻关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在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肿瘤、针灸镇痛、再生障碍性贫血、风湿病、中药制剂开发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先进的科研成果,主导制定了铁皮石斛、灵芝两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为打造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浙江迭代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培养机制,深入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杏林工程),开展“西学中”教育改革,推进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加快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目前,全省中医药领域共有院士、国医大师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5人,省国医名师30人,省级名中医192人。

  与此同时,浙江进一步强化资源投入力度,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的中医药创新平台,构建多学科融合、中西医协同、老中青结合的创新团队,激活多元活力,共同勇攀医学高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局省共建重点实验室、重点重大项目建设,启动新冠中医药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中医“四诊”人工智能诊疗项目等,中医药在参与新冠应急科研攻关、重大慢病防治和优势病种诊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出了一批重大成果,为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科学内涵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提升了中医药“从0到1”原始创新研究能力,形成创新矩阵,将科技资源的原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技术优势,让中医药迈向“中国药”的道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从临床疗效

  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

  “无成效,不中医”,中医药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有效手段,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浙江大力推进中医名院、名科建设,基本形成专业覆盖齐全、层次分布合理、服务优势明显的中医药重点专科群,构筑起生命健康科学高地。我省有18家三级甲等中医院,21家三级乙等中医院,87%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甲以上水平。在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A+级中医院数量列全国第三、A级中医院数量居全国第一(全国103家、浙江13家),21家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进入全国前100,数量居全国第一。据统计,我省已建成省中医药重点专科280个,20个中医专科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数量居全国第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70个,省中医院的血液病专科和杭州市中医院的肾病专科列入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7个专科成为全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专科,实施22个县(市、区)基层中医优势病种建设项目。

  所谓“中医药传承创新”,既要传承好,也要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做到“发展不离宗”,继承发扬中医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行之有效的理论思维、技术方法;另一方面要做到“继承不泥古”,借鉴和吸取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现代医学的新技术、新思想、新成果,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全面进步。这是一场“新与旧”“中与西”的碰撞与融合,是一场面向全人类卫生健康无止境的探索与追求。

  新时代,新使命,浙江将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工作方针,紧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主线,强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协同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瑰宝”的魅力与活力,答好中医药现代化“特色卷”,为构筑健康浙江提供“老底子”的硬核支撑力。

  链接

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成为老百姓的美好期盼,如何有效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中医资源和百姓需求的有效对接?

  浙江提速发展,坚持“基层中医化、中医特色化”的发展战略,加快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可及性和水平。

  截至目前,我省已实现基层标准化中医馆全覆盖,100%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94%的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的占比分别达到20%和17%。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乡镇卫生院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100%社区卫生服务站、88.67%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34.41%。

  不仅如此,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还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浙江省山区海岛县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专科“百科帮扶”项目实施方案》,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扩容和均衡布局,8家省、市级中医医院结对26家山区海岛县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建设121个中医药区域特色优势专科,加快补齐山区海岛县中医医院服务能力短板,实施中医药“千医培养百医遴选”“千方百剂”和“浙江中药服务在线”等项目,将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答好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的中医药特色卷 2023-06-02 浙江日报2023-06-0200005;浙江日报2023-06-0200009;浙江日报2023-06-0200011;浙江日报2023-06-0200013;浙江日报2023-06-0200021 2 2023年06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