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第一”奔向“第一”
张 留 胡 金 张 琼
历史不能假设,却有规律可循。
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我国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过了整整30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单元”,我们可以用无数“如果”,去探寻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如果不建立开发区,如果不发展经济,如果不抢抓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很难向中高端攀登。
就是在这30年间,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萧山经开区”)从“第一”奔向“第一”:作为全国4个首批县级经开区之一,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在全国200多个国家级经开区中不断争先进位,正在全力冲刺“第一方阵”。
置身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各地正在上演你追我赶的“争先战”“进位战”,萧山掀起了“提振精气神、奋勇争一流”干部作风大整顿专项行动,萧山经开区无疑是主战场、主引擎、主平台。从主攻工业到数智赋能、从建设园区到营造新城、从要素支撑到科技推动、从分散零落到集中集聚,这是历史的浓缩,更是未来的路径。肇始于产业强国之梦的萧山经开区,发起从“第一”奔向“第一”的再冲锋!
第一平台与重大战略
改革开放伊始,如何进一步破除枷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成为一个国家的时代命题。萧山经开区,就是起步于以点带线、以线连面推动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所需”。
在服务重大战略中,萧山经开区以萧山自筹68万元开办费起步,1993年到2022年,工业总产值从最初的2.05亿元到733.61亿元,增长了358倍;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占萧山1/4。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外资项目651个,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国第七位,创建了国家新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
硬核“成绩单”证明,开发区强则萧山强,开发区进则萧山进,开发区是萧山高质量发展顶梁柱、定盘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平台。
然而,在经济发展从拼规模转入拼质量的时代,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得不面临一些发展阶段性问题。能不能凭借厚实的工业本底打好翻身仗,这既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将是破茧成蝶、浴火重生的“样本”。
知责担责、知重负重的萧山经开区,以勇挑大梁的政治自觉,正为杭州乃至浙江孕育一个新“江南”。
车辆驶入位于萧清大道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一座整洁大方的校区映入眼帘。说是校区,承载的却是西电在杭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基础性、战略性规划。面积约20亩的过渡区块内,不仅容纳了1200余名研究生的教学,还划出2万平方米空间,用于孵化产业项目。
“我们目前已经跟企业建立了25个联合实验室。”西电杭研院党委书记邓军说,立足萧山辐射长三角,研究院将依托联合实验室,与企业开展“人才共引、学生共育、平台共建、成果共享、产业共聚”,创造一种新的创新生态。正在建设的西电杭研院正式园区规划用地达560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385亩、71.6万平方米将于明年8月投用。在这个未来没有围墙的园区里,将创新运行机制,使得“教育、科技、人才”高度融合,为萧山重塑生产力布局酝酿新可能。
事实上,在萧山经开区,已经集聚了一大批高能级的新型研发平台,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研院与湘湖实验室,被誉为“三架科技马车”,驱动萧山经开区为杭州乃至浙江贡献一个“科技创新策源+智能制造集聚+产城人文融合”的江南科技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种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
去年,萧山经开区本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萧山区11.4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于萧山区14.3个百分点,经济韧性和高新属性进一步增强。作为萧山第一平台,萧山经开区“经济技术”同步开发协调发展,这种新的战略定位和视角,正助力萧山加速产业大区、制造强区的迭代超越。
希望之地与战略中枢
从“第一”奔向“第一”,无数希望在孕育。
国家级经开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烙印,并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级经开区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力军。
作为萧山的“长子”和“头雁”,萧山经开区一直是利用外资的主战场。从外资企业如星星之火,到目前拥有651家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中有18家相继投资落户,萧山经开区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孕育和浇灌了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庞大资金和人才的希望。
希望之地的故事,一直在创造新的脚本。
在工业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长期在欧美制定的“游戏规则”下进行。到了数字时代,数字成为第五生产要素,是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的生产力,孕育着一城乃至一国产业发展弯道超车的机会。
坐落于萧山经开区的信息港小镇,被3万余名创新创业者称为萧山“硅谷”,被誉为萧山数字经济的诞生之地。
在信息港小镇核心区,一家名叫知衣科技的企业,正以每半年发布一个SaaS产品的速度,加快打造“服装行业的谷歌”。“中国的服装发展趋势,一直是跟着世界趋势在走,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让中国引领世界服装产业的趋势。”知衣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依托小时级更新的数据,为产业界、商贸界提供最新最潮的服装数据分析,用确定性降低库存压力,甚至引领产业新风向。
知衣科技的产业前景是可预期的。在2022年“双十一”十大服装品牌中,女装有八家与知衣科技合作,男装则有七家。而目前,知衣科技正将在服装领域形成的大数据分析能力,运用到其他领域,希望用“炼丹炉”的新品牌,做大做强数字经济链条下的软硬件,成为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
林深则鸟栖,树大则根深。信息港小镇所在的市北兵团,正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AI医疗和高可靠性芯片两大产业链,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项目加快集聚,形成与杭州高新区、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等区域类似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封面与产业结构。
市北兵团孕育的希望不是个例。江南科技城兵团加快推进机器人小镇2.0升级版建设,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高地;绿色智造产业新城兵团,也在让一个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加速崛起。在萧山兵团化作战的战略部署中,依托这三大兵团,萧山经开区成为连接萧山东翼“临空”、西翼“萧滨”的重大节点,是萧山“一心两翼”空间格局的战略中枢。
萧山的城市空间优化和生产力布局重塑正在进行,萧山经开区又一次成为全区国际元素最为集中、产业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能力最为强劲的区块。面向未来,这是从“第一”奔向“第一”的空间格局坐标,也将是萧山链动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物技术创新链、医疗器械产业链以及纤维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两大国家级产业集群的希望之地。
千亿军团与铁柱钢梁
萧山经开区从产业开发起步,到产业集聚,进而走向产城融合,造就了世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个“中国奇迹”。
如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萧山经开区依然有大作为、大未来,已经定下“近中远”三个目标:近期,2023年年底要进入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排名前20位,力争进入前15位;中期,到2026年,要进入前10强;远期,到2030年,要跃居全国前列。
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从赶超跨越到竞逐一流,需要一个龙头带动、系统配套、链条延展的产业业态。从星星之火,到产业集群,萧山经开区培育壮大了一批企业,形成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知名企业、独角兽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的产业梯队。
新的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企业,一定会在这个梯队中诞生。
从500亿元,到近2000亿元,浙商中拓仅用了5年。这家世界500强企业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旗下的国有控股公司,5年前从湖南长沙落户到萧山经开区时,业务领域还只有传统大宗商品贸易,如今,浙商中拓已拓展到了新能源板块,成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并打造了物流金融、工业服务综合体等商业模式,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近40%,利润总额年复合增长率近50%。
“原来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来到萧山经开区,就是看中了优越的城市形态、产业业态和创新生态,就是为了实现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浙商中拓党委副书记徐愧儒说,企业立足浙江、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发展轨迹,与“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地瓜经济”不谋而合,在壮大地瓜根茎的同时,不断向外延伸地瓜藤蔓,成为一家新的总部企业。
这个“新地瓜”,酝酿着新的“千亿计划”。近年来,浙商中拓加速“数字天网”与“物流地网”深度融合,加强在生产地、中转地、消费地等重点区域仓储网络布局落子,截至4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共拥有自管仓库超200个。在布局仓储的同时,浙商中拓还加快建设物流金融,目标是做到“千仓千亿”,努力再创一条新的千亿级产业链。
不只是浙商中拓。从万向创新聚能城到传化科技城,从荣盛到恒逸,从吉利到中国重器,从ABB到采埃孚、圣戈班,从无忧传媒到一知智能,从微医到乐刻运动,从特斯拉到开市客,这些千亿级、百亿级、十亿级的企业梯队,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叩响时代的强音,为区域发展洪流推波助澜,引领带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成为萧山经开区勇挑“主战场、主引擎”重担的定海神针。
从“第一”奔向“第一”,定海神针从“引”的前瞻性、精准性中稳稳站立。今年,萧山经开区除了要实现投资1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零的突破外,还要招引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个、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个、亿元以上项目30个,实现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不断做强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这个萧山最大的本底优势,积极打造清廉开发区,立起支撑发展、抵御风险的铁柱钢梁。
数读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最新范围
132.2平方公里
注册企业
20000+家
世界500强投资企业
18家
上市企业(含新三板)
28家
规上工业企业
231家
规上服务业企业
298家
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
86家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80家
(本版图片由萧山经开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