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新气象,三年攀新高
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拼出高质量发展一路“春光”
陈 醉 劳超杰
今年,“拼经济”成为各地最强音、工作主旋律。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去年余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3.5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44.3亿元,都有较大幅度提升。
作为“工业之城”、全国百强县,阳明故里、智汇余姚率先步入了发展动能迭代变革的瓶颈突破期、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加快实现期,如何以扎实之举稳住经济增长大盘?如何以创新之措,再谋发展新高?正是摆在余姚面前的新课题。
2月27日,余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以“赛”促“拼”,成为大会最突出的关键词。战鼓声声,余姚对标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和宁波“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追求,拼经济、拼作风、拼实效,谋求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加快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方方面面、条条线线攀高争强,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提供强大支撑。
关键词 创新
“余姚智造”更硬核
4年前,作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小巨人”企业,宁波伟立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着手研发移液头智能产线系统。移液头是医学实验室里的耗材,需要在无菌无尘环境中生产。再加上,生产移液头需要变距、检测、踢料、装盒等诸多工序,当时国内尚无这样的生产线。
如今,在“伟立机器人”的生产车间内,短短几秒钟,64个移液头一次完成生产,这是该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研发的“国内首台套”。
目前,“伟立机器人”已实现95%以上的结构件自主制造、加工,既牢牢抓住了产品质量“牛鼻子”,又增强了企业综合竞争力,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1项。
“伟立”是余姚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的缩影。
企业是创业创新的主力军。余姚以“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企业成长路径,开展高端制造业企业的培育工程。一方面,紧紧抓住人才这一关键变量,出台新时代“1+X”人才政策体系,以“5个1000万元”的力度迭代升级了“姚江英才”等人才工程,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7000余名,为企业发展引入高端“大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与资源要素深度融合,全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
另一方面,余姚实施“凤凰行动”“单项冠军”等系列培育行动,育优育强,巩固提升“余姚制造”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已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1家,去年新入选宁波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家,数量居宁波第一。
今年,余姚还将以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扩面专项计划为抓手,推进“一产业一研发平台”,积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力争全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8%。去年,余姚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54%,居宁波首位,跃居中国创新百强县第3位。
数字化改造是企业能级提升的又一路径。
余姚全面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质扩量行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69个、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项目12个,其中,舜宇光电获宁波唯一省级“数字工厂”标杆认定类企业,余姚还入选全省首批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今年,余姚编制落地数字经济创新提质行动方案,超前布局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关键词 改革
“营商环境”更优化
新春伊始,浙江就提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而在余姚,今年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8家经济服务部门代表发起“稳企助企,稳进提质”行动宣言,让余姚企业吃下了发展“定心丸”。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余姚聚焦“尊商亲商安商”,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吸引更多的客商和人才到余姚创业创新,使余姚真正成为人才、资本、技术汇聚的热地。
不久前,中意宁波生态园通过三年“网恋”,终于牵手意大利客商,而且是“落地一个、带来一个”。这位意大利客商在三年前就与余姚签订了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的合作协议,在这三年时间里,余姚用真情实意的服务“俘获”了他的真心,防疫政策调整后,这位意大利客户迫不及待地来到中意,还带来了欧洲“电源插头”巨头的新项目。
意大利客商的落户也正是余姚优化政务生态的成果之一。
一开年,余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访企,打响“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第一枪,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助企纾困的“勤务员”,并且在顶层设计上出台落实稳链纾困助企发展若干措施, 推出“企业服务经理人”“包机出海”“代参展”等举措,退、减、缓各项税费74.9亿元,助力外贸企业实现出口831亿元、为历年最高,居省营商环境评价宁波第2位。
像服务企业挂牌上市,余姚就专门成立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企业上市“专班制”、服务“秘书制”,切实加强在企业上市工作中的统筹谋划、政策研究和专题协调,及时排摸梳理和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余姚对近290家(次)企业补助“凤凰行动”专项资金超1.89亿元。
余姚还深化要素配置改革,打破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壁垒。比如财政方面,整合提升财政产业政策,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又如金融方面,用心建设“凤凰汇”等金融服务平台,力争全年制造业贷款实现12%以上的增长;再如土地方面,迭代升级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优化“先租后让”等土地出让模式,争取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000亩。
关键词 开放
“产业链条”更柔韧
今年,作为全球芯片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的江丰电子迎来“开门红”:2月8日,江丰电子湖南项目二期——湖南江丰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在益阳市赫山区龙岭产业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开工,其中的产业孵化基地,将建设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制造项目;2月18日,宁波江丰同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覆铜陶瓷基板”生产线投产,“覆铜陶瓷基板”是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工作的载体,预计月目标产量可达到20万枚,预计年销售规模将达到10亿元……
“江丰”好消息频传,正是余姚抓住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机遇、创新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高增长模式的缩影。
近年来,余姚加快向制度型开放拓展,推动主导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内外贸综合实力、重要开放平台、企业主体提能升级等,打造更具韧性、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余姚聚焦高附加值、高技术企业打造高能级平台。比如在西南片兰江街道,余姚正在谋划总面积4.71平方公里的兰江都市工业园,对解决“工业围城”问题进行创造性探索。在余姚东片的丈亭镇,依托智能小家电、汽车高端零配件等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姚东智能制造产业园,总规划面积30多万平方米,未来将给专精特新企业“智造”转型搭起更大舞台。
目前,余姚正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电子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用地184公顷、产业用地近1200亩。在这块片区上,余姚将以江丰电子为核心,联合创润新材料等8家企业,构建材料端、装备端、应用端“1+N”全产业链,预计5年内建成有效投资和年产值均破百亿元的电子材料产业集群。
(本版图片由余姚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