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人物

宁波市公安局刑侦支队
重案侦查大队副大队长彭锴:

重案尖刀
千里锁真凶

  言语爽直,眼神睿智,浑身透露着刑警的干练……见到彭锴时,他正埋首于一本本案卷材料之中,认真地查看、记录。这些都是因为种种条件限制,至今仍未被侦破的命案积案,每隔一段时间,他与同事们都会将案卷重新整理,从中寻找可能出现的破案线索。

  从警28年,彭锴始终战斗在刑侦一线,从一名青涩的侦查员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先后参与和指挥侦破过重特大案件数百起,凭着细致的勘验工夫、敏锐的侦查嗅觉和高超的科技应用能力,成为宁波公安的“重案尖刀”。

  2020年,公安部在全国部署开展“命案积案攻坚行动”,刚刚担任宁波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重案侦查大队副大队长的彭锴勇挑重担,带领全市刑侦重案侦查部门连创佳绩:

  2020年,侦破本地命案积案27起,协破命案积案攻坚绩效居全国第三;2021年,侦破命案积案5起;2022年,侦破命案积案13起;先后破获公安部督办的“鄞州东吴三溪浦水库杀人抛尸案”、省公安厅督办的“海曙南郊路故意杀人案”等一批重大案件……同事们都说:“彭队长专啃硬骨头,超厉害!”

  与各类命案积案打交道,并不容易。彭锴告诉记者:“这些案件发生距今少则十几年、多则二三十年,现场痕迹物证少、证人证言不充分、嫌疑人条件模糊,案件侦查、取证难度都很大。”

  如今,随着刑侦技术的发展,一些案件有了突破的希望,但如何运用好科技手段,将模糊信息整合链接,形成精准线索,这是一门新学问,彭锴恰是这方面的高手,通过长期的思考研究,他摸索出一套利用不同维度大数据分析碰撞的命案积案侦查理念,屡获成功。

  23年前,北仑小港东港碶村发生了一起命案,尽管现场多处检出物证,可由于当初刑侦技术的限制,加之缺乏比对样本,案件始终无法进一步突破。

  为侦破这桩悬案,在彭锴的协调下,宁波市公安局刑侦支队DNA实验室深度应用最新技术,成功将嫌疑人范围锁定在外省某地,侦查范围大幅缩小。

  此后,彭锴多次与市区两级重案侦办民警一起研判案情。他提出,“嫌疑人从外省来到北仑,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务工、生活一定会在案发地留下许多信息。”根据这一判断,专案组通过组织技术会战打通壁垒,并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结合现场刻画分析,终于锁定了嫌疑人,并于2022年9月在外地将其抓获。面对突然出现的民警,嫌疑人彻底傻了眼,很快交代了案情。

  足不出户,锁凶千里。利用刑事科技新技术和大数据侦查理念,去年,彭锴指挥成功侦破了6起命案积案,且均未经过大范围的异地排查,大幅节约了警力和时间成本。

  科技是刑侦的重要战斗力,但要真正侦破命案积案、擒拿真凶,还得“抠细节,全身心投入”。

  为此,彭锴坚持“从零开始、从现场出发”,全面复核复查案件线索,多手段比对核查痕迹物证,他常常勉励自己、告诫同事:“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就是线索。”

  19年前,余姚汽车东站附近发生一起伤人致死案件。案发后,3名嫌疑人相继落网,可重要的嫌疑人王某某却一直在逃,除了一个谐音姓名外,并无其他有效信息。

  彭锴一边协调相关警种专业支撑,一边指导余姚公安刑侦部门展开攻坚,逐一复核原始信息,逐渐查清了其身份信息,并发现了一则不合常理的迹象:平时足不出户的王某某80多岁的父母,却有一名关系紧密的外地朋友。彭锴与同事们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细节,通过缜密侦查,专案组成功从中挖出了已经“漂白身份”的嫌疑人王某某。去年2月,潜逃18年的嫌疑人最终落网。

  从现场物证、现场分析出发,落实每一处细节,让案件经得起历史检验。去年7月,省公安厅督办的一起命案积案的嫌疑人落网,集中审讯中,嫌疑人也很快供认了犯罪过程,可正在指挥审讯的彭锴认为,从她交代的种种内容来看,比如作案工具、作案时间等,相关细节还值得进一步推敲、落实。最终,面对强有力的证据,嫌疑人交代全部犯罪事实。事后,彭锴告诉大家,这起案件是他在当侦查员时经办的,他也特别希望能尽早破案,“可越是如此,我们越要细致,不能给嫌疑人留下任何翻供,甚至脱罪的可能。”

  展望未来,彭锴说,自己与同事们将把推进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作为检验刑侦部门核心战斗力的试金石,执科技之剑,破案缉凶,最大程度回应群众关切。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7 重案尖刀
千里锁真凶
2023-01-11 浙江日报2023-01-1100007 2 2023年01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