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之心”崛起发展新势力
——写在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揭牌一周年之际
叶诗蕾 徐 震
新年伊始,长三角中心地带,传出发展引擎的阵阵“轰鸣”。1月4日,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以下简称“长合区”)一周岁了!
自去年初揭牌以来,长合区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抓手,聚焦项目招引、产业重塑、服务优化、开放合作等方面,实干实干再实干、争先争先再争先,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智造新高地和跨省域产业合作新典范。
尽管初来乍到,这股长三角“新势力”已初显峥嵘。据统计,长合区2022年1—11月固投、工投增幅均位居湖州全市第一,投资工作连续两个季度获得全市“赛马”激励。
项目招引“虎口夺食”
上月以来,迅驰车业(江苏)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套汽车智能车灯总成、电子照明系统及配件生产项目负责人张之怡每十多天就要来一趟长合区,商讨最新的项目方案。
“迅驰车业是国内汽车灯光行业领军企业,这个项目与我们平台主导产业也高度契合。”聊起迅驰项目落户的缘由,长合区投资促进局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明明用了一个“抢”字。
原来,长合区去年8月接触到该项目,当时项目方已经初步选择了江苏某城市签约。经过两个月的“软磨硬泡”,长合区热情又实在的招商态度打动了迅驰车业,两个月后双方完成签约。
项目招引是长合区的生命线。作为新平台,如何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中突围而出?“唯有紧跟形势创新打法,实现专业化、精准化、机制化招商。”长合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叶新桥说。
为此,长合区建立了“1+N”专业化招商体系。“1”即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政府招商队伍,从全市范围遴选精兵强将,组建20多人的招商团队,并通过产业细分、师徒结对、专业培训等举措,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N”即依托基金、中介、协会等专业团队力量,构建内协与外联相配合的招商大网络,目前已聘请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公司作为长合区绿色产业母基金管理人,并与浙商创投合作设立新能源智造产业子基金。
同时,长合区还变“地毯式招商”为“地图式招商”,围绕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两大主导产业,坚持“要什么、招什么”理念,精准梳理排摸各领域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和上市公司100余家,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实现产业链体系化精准招商。
“虎口夺食”,夺到不少“好肉”。据统计,长合区2022年已签约3亿元以上项目22个、10亿元以上7个、20亿元以上3个、50亿元以上1个。
产业重塑“凤凰涅槃”
在长合区南华山平台,20多辆挖机来回穿梭,忙着平整土地。“目前,长合区主要有南华山和天子湖两大主要平台,新平整出来的土地接近万亩,为未来大项目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长合区建设发展局局长徐建华说。
去年以来,长合区加快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深化实施全面提升、专项攻坚和重点突破三大行动,实现园区生产力重新布局、产业重塑。
“我们历时一个月,对园区所有规上企业进行全面排摸和精准把脉,制定了‘一企一策’三年提升计划。”徐建华介绍,长合区通过“督促做实一批、引导创优一批、鼓励转型一批、帮扶并强一批、支持改新一批、强制盘活一批”六大主要措施,以及“机器换人”、品牌提升、渠道创新等若干创优途径,全面打响“6+N”亩均效益提升持久战。
为解决要素供给的数量与速度问题,长合区加快工业全域有机更新,推进低效土地盘活专项行动,以高效率的“退”,换来高质量的“进”。据统计,目前长合区已累计腾出低效用地965亩,成功嫁接了利羿精密、正轩精密、方向电子等一批优质重点产业项目10余个。
项目的落地、人才的招引关键还在于平台的支撑。为高质量推进产城融合发展,长合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力引进相应业态,全面加快高铁新城科创园、长三角创新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未来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集聚人气、支撑产业的能级。
服务优化“如沐春风”
眼下,总投资55.6亿元的浙江利羿精密制造项目一期“腾笼换鸟”厂房即将试生产,二期新购土地项目也将正式开工,负责人熊维斌在厂房内忙着检查刚到的自动化设备。“多亏长合区贴心周到的服务,帮我们省了不少力!”熊维斌笑着说。
去年8月,浙江利羿在搬入长合区提供的“腾笼换鸟”厂房后,发现了屋顶漏水、地面悬空等问题。“我们提出问题后,第二天长合区管委会的领导就到了现场。”熊维斌说,长合区相关部门经过研判后,对屋顶和地面进行了重新改造,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重要基础。据悉,长合区始终秉持“效率最高、服务最优、口碑最好、成本最低”的理念全力创优营商环境,以最优服务博得企业的信赖、投资的青睐。
为提高审批效率,长合区创新事权承接,整合经发、建发、应急、自规、生态等业务条线相关职能,完成市、县级123项审批事项下放平移承接工作。从项目前期的赋码备案到竣工运营的证照办理都实现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做到“办事不出区”。
同时,长合区与长兴、安吉两县构建了“数据共享、要素共商、项目共推、信息共通”的联动机制,强化工作协同,形成“1+1>2”的合力共推新局面,确保重大项目快速落地与推进。
另外,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长合区还建立了“一项目一清单、一企一专员、一日一晨会”的“三个一”服务机制,开展并联审批事项、一次性验收、送证上门等个性化服务,全力提升企业满意度。
企业争分夺秒、政府快马加鞭,火热的姿态赢来火热的数据。长合区2022年实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入库30个,竣工投产37个。
开放合作“格局打开”
一个区域,如果眼光一味向内,容易造成发展“内卷”,但若打开格局,将视野放向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在更长的坐标轴中审视、谋划和推进就更容易找到撬动发展的支点。
事实上,自诞生之日起,长合区就对自身进行了深刻的审视剖析——
产业结构不优,企业产业层次不高,产品附加值及科研水平较低,并且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功能配套不全,辖区内缺乏高端人才公寓、星级酒店、大型商业娱乐休闲中心等多种生活服务配套;开放合作不深,在共建管理模式、重点产业领域合作等运作机制方面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行百里者半九十,区域发展不只争一时,更要久久为功。长合区干部深知,只有举长三角旗、打长三角牌,深化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产业合作,打造跨省域产业合作新典范,才能推动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上升到国家战略。
去年以来,长合区不断深化省际毗邻区域合作,重点强化与安徽广德的联动交流,打造省际产业合作“15分钟交通圈”,建成省际联动“共享法庭”,持续深化共编区域规划、共推产业升级、共同招商推介、共联交通网络等8个方面的一体化合作。
另一方面,紧盯沪苏杭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加强与上海临港集团等高能级园区合作,创新创优合作渠道和方式,探索共建产业招商园区,通过项目引荐、基金组建、顶层共建以及标准输出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
“合作是长合区最大的亮点。”据长合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周志强介绍,接下来,长合区将积极争取杭宁二通道、合温高速等交通主动脉落地,进一步凸显长三角“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并借力“两廊牵引”,发挥地缘优势、生态优势,更大力度做好与沪苏杭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产业对接,同时抢抓浙江自贸区政策机遇,加强与核心片区协作,更深层次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本版图片由长合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