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财税

慈溪 财政助力 描绘乡村共富共美新图景

  慈溪,位于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这片唐涂宋地,迸发出无穷活力。几十年前,这里是一个棉花产区,农业经济占主导。斗转星移,慈溪人凭着一股敢闯敢干的精气神,把滨海滩涂打造成为县域经济标杆。

  在这里,农业现代化的场景加速实现,乡村振兴“慈溪路径”生机无限。流水线上,机器工人身手敏捷;手机屏中,共享数据效率担当;新农村中,电商农产四通八达。大平台显大智慧,大农业有大谋划。财政资金就像一支妙笔,描绘着农村奔赴共同富裕的新画卷。

  慈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财政牵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共富共美,先后获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效明显县(市、区)。

强农惠农

现代化“智”富千万家

  慈溪“80后”农民计亚兵在地头忙着收割绿花菜。这一颗颗绿花菜,将由龙山甬丰种植场统一收购,最后运送到海通集团加工成速冻产品,销往日本。从农户到农场,再到农业龙头企业,连接起了一条产值18亿元的慈溪加工型蔬菜全产业链。

  慈溪强农惠农创新发展历史悠久,早在2003年,作为市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海通集团首创加盟农场模式,变分散经营为集约化经营,把农业资源优势与食品加工优势有机结合。慈溪财政每年统筹安排农业扶持政策资金近亿元,着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不断深化“龙头企业+农场+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建成2亿元以上产业集群5个,带动市内外农户30万户,连接基地38万亩,对农户人均收入贡献度超20%。

  “为更高水平引领农户致富,更好赋能农业产业链发展,财政以创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优化调整农业扶持政策,聚焦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大而有当。”慈溪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强农,关键“招”在于“科技驱动、信息先行”。慈溪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统筹安排农业产业链信息化财政补助4730万元,引导农业主体投资2.2亿元,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1个、省级数字工厂7家、数字化改造基地40家,为农业现代化插上了“数字翅膀”,带动产业增收5.1亿元。在正大数字化蛋鸡养殖场,一名饲养工程师操控一台电脑就能饲养8.6万多只鸡,以极少的人工实现鸡蛋年产2.3亿枚,这样的高效农业足以颠覆人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认知。此外,慈溪数字乡村建设服务“三农”成效显著,获评省数字乡村“金翼奖”。全国首创的“共享冰爽爽”应用将全市200个冷库“搬上云端”,有效激活闲置冷库资源,助力农户果蔬错峰、错时、跨季销售提效增收,实现库主赚租金、租户涨收益,户均增收超5000元。

  机械强农,不仅让农户劳动强度和经营成本“双减负”,更让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双提高”。慈溪相继出台支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建设、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本地特色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财政扶持政策,兑现各类农机补贴3950万元,带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资金6800万元,2021年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慈溪作为全省鲜食毛豆主产区,推广毛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台创园内的大展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的一台毛豆采收机省工近百人。应用北斗、遥感等技术,打造华东首个万亩无人智慧农场,相较传统农业模式可提高约40%的年收益,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样板经验。

  2021年慈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全国县域第四、宁波首位。现在,慈溪正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力推进“双强行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有力支撑。

组团发展 乡村涌动华丽“聚”变

  新时代的农村,既要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要让人看得到希望,看得到发展。

  改革赋能,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慈溪瞄准“片区”这个基本单元,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通过发展共谋、事务共商、资源共享、产业集成,着力打造乡村高质量发展共富共美综合体。

  依托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匡堰镇南部片区3个村共同参股组建忆山文旅公司,通过村村组团、公司化运作等方式,对低效农房进行盘活,在财政资金牵引下,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推动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让农户充分享受组团发展红利。

  如今,匡堰镇南部片区重点打造的“楝树下艺术村落”已经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村民在楝树下健身、跳舞、社交;“乡村会客厅”是招商和创业基地;游客可进行农事体验,沉浸式感受乡村慢生活;云朵咖啡、梦想厨房、龙窑餐厅等新型业态也都如火如荼地建立起来。2021年,片区整合发掘旅游潜力点位20余处,游客量增加12万人次,村经营性收入增长20%以上。

  每年6月杨梅成熟的时候,更是一片繁忙景象,毕业回乡的年轻人在这做起电商生意,收购村里散户的杨梅,统一分拣包装,销往全国各地,梅农收入大幅增加。“今年我们‘慈溪杨梅’举办了网上杨梅节,带动杨梅线上销售,累计实现网上交易16万单共计3600余万元。”“90后”大学生创客戚军洋说。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造福乡里的“金山银山”。

  “高质量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财政保障是关键。市财政统筹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8亿元,重点用于片区组团发展,集聚推进翠屏山文旅融合、精品示范带开发建设,致力打造景美、村强、民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慈溪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慈溪已培育组团片区81个,落地发展项目211个。2021年首批培育的8个市级片区,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8.9万元。2021年慈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3亿元,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村全面清零,今年将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90%以上。

  今年,慈溪又有3个镇入选宁波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共富乡村集约创新示范建设试点项目,预期投入1.45亿元,将通过改革创新、系统集成、集中施策、整体推进,进一步探索片区组团发展乡村振兴新路径。

搭台共赢 盐碱地化身希望“热”土

  在万亩水稻的成熟期,金黄稻田、海涂风车,一片丰收景象。慈溪北部坐落着总面积15.5万亩的慈溪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历经十余年,产业园核心区慈溪现代农业开发区基础配套基本到位,产业格局基本成型,实现了盐碱地成田园变花园的神奇跨越,形成优质粮食和精品果蔬两大主导产业。2021年,现代农业开发区产值突破67亿元。

  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农业开发区启动投资近1亿元建设新慈湖农业绿谷,构建桑田油菜花海、正大世界稻田、新慈湖花海、恒海怡荷园“一线四区”农旅融合发展框架,建成千亩花海、国家产业园展示馆等10余个现代农业体验点,打造出一系列休闲观光旅游好去处,2021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农旅融合步入快车道。

  “开发区如此高速度、高质量发展,与市财政‘一站式’帮扶紧密相关。从开发区单设财政体制,到帮助园区争取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中央节水灌溉项目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补助,包括全国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都离不开市财政大力支持和帮助。”现代农业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如此点赞。

  开放强农搭平台,筑巢引凤聚优势。截至目前,慈溪财政累计拨付资金6.5亿元,撬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达60亿元,先后引进了正大集团、浙江恒海农业等国内外大中型企业51家。慈溪现代农业开发区在盐碱地书写“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开发区模式建设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两区”模式同时,打造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成就交流和展示的重要窗口。

  下一步,慈溪财政将不断加强在支持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驱动力,加速建设国内一流的农业发展示范区,奋力打造都市乡村共富共美先行样板。

  (本版图片由慈溪市财政局提供)


浙江日报 财税 00011 慈溪 财政助力 描绘乡村共富共美新图景 2022-11-24 浙江日报2022-11-2400008;浙江日报2022-11-2400016;浙江日报2022-11-2400012;浙江日报2022-11-2400021;浙江日报2022-11-2400026 2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