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居民的大桥情结
本报记者 何冬健
本报记者 何冬健
今年是舟山跨海大桥全面通车的第13个年头。大桥改变了千岛舟山的面貌,也改变了海岛居民的生活方式。
寻访过程中,当地老百姓屡屡用方言“阿拉”为我们描述着他们与大桥之间,一种长久、默契的联系——
明岛鮸鱼馆老板娘严爱君说,大桥开工时,册子岛上只有“阿拉”家有固定电话。于是,她承担起了联络员的角色,每当有通知,都是她一路小跑着向连岛工程建设指挥部传达。
摄影师姚峰说,自己原先是金塘岛的个体户,连岛工程建设指挥部看到他经常在拍摄有关大桥的照片,就聘请他专门拍摄“阿拉”两座世界级大桥,即西堠门大桥和金塘大桥的影像资料,用以存档备用。由此,他也从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变成专职大桥记录者……
这些故事的背后,蕴藏的是舟山人民心头深厚的大桥情结。
“大桥通了,我们何时能通铁路?”如今,对更快更好交通方式的追求,又成了他们的惦念。
我们欣喜地看到,承载舟山发展希望的甬舟铁路和甬舟高速复线开工建设,舟岱大桥建成通车,舟山连通大陆的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春山在望、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