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本报记者 施力维
数字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一批开创性成果,迭代形成“1612”体系构架,开发上线143个重大应用;391项国家改革试点全面落地见效……在手机上点开浙江十年改革“成绩单”,市民刘杲劼有切身的感受。
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工作生活12年,刘杲劼见证了全面深化改革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变。他自己也已是未来科技城一家甲级结构设计事务所的负责人。
数字化改革,推动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一大批数字企业应运而生,推动了浙江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前两年,刘杲劼和同事们抓住浙江数字化变革的重大机遇期,创立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设计公司,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数字化、智能化。该公司现已成长为一家业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
“数字化改革,激发了产业活力,给了我们创业的信心和方向。”刘杲劼说,新公司就在余杭的人工智能特色小镇,作为初创型企业,公司在这里享受到了租金减免等优惠,“打开‘浙里办’,资金补助申请、证照办理等事项,一次不用跑都能完成”。
十年来,浙江不断用改革破除经济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思想桎梏,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特别是我省持续锚定“数字浙江”建设目标,积累了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从“最多跑一次”到数字化改革持续深化,浙江破解了一些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治理难题。
“数字化改革,是一场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涵盖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的全方位变革。”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渊说,聚焦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数字化改革以重大需求牵引实现重大改革。
刘渊认为,浙江在用好先发优势的基础上,“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化改革,以‘三张清单’找准重大需求、谋划多跨场景、推进制度重塑,让浙江在现代化跑道上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逐渐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
在刘渊看来,持续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需要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引领、撬动、赋能作用,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深层次系统性制度性重塑。
(本报记者 施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