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古城守护官”是怎样“履职”的?记者跟着他们去“扫街”——
来吧,一起守护这座城
本报记者 阮帅 徐添城 共享联盟越城站 李笑帝 通讯员 冯希宇
文保单位管理不到位、公共设施破损、垃圾乱堆乱放……走在9.09平方公里的绍兴古城,要是发现了“瑕疵”,他们会马上停下脚步,揪出问题、提出建议,并在线“蹲”一个答复。他们,就是绍兴的“古城守护官”。
去年7月以来,绍兴创新提出“古城守护官”制度,公开招募社会志愿者监督古城风貌协调、文明秩序、市容环境等,并反馈信息,督促政府部门及时解决。目前,共有27名“古城守护官”穿行在绍兴古城的角角落落。他们有的是博物馆工作人员,有的从事自媒体行业,有的是在校大学生……虽然身份各不相同,但他们发挥所学专长,用脚步丈量城市,让古城的保护和利用变得更加“精细”。
“古城守护官”是怎样“履职”的?日前,记者跟随多位“古城守护官”,漫步绍兴古城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体验他们的护城日常。
“绍兴通”博览古今
建言献策护“宝藏”
开车穿过繁华的商业园,从人民西路和偏门直街路口拐进府治路,就寻到绍兴博物馆的东门。我们和娄烈就相约在这里见面,他是绍兴博物馆原副馆长,长期从事绍兴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是绍兴“古城守护官”之一。
“附近是绍兴古城的核心区域,到处都是‘宝藏’,我带你们去看看。”作为“守护官”,在古城里“扫街”是娄烈的日常,他带着我们穿过府治路,拐进一处不起眼的小巷。
“你们看看这里,可以拍一张照片。”听到提示,我们连忙举起相机对焦,“太平弄”三个字便映入眼帘。
这时,娄烈才道破玄机:原来,这里是明代清官孙清简的故居。据传,孙家和隔壁赵家在砌院墙时发生地界争执,时任吏部尚书的孙清简千里修书劝家人退让,对方也深受感动主动退让,两家院墙之间便出现一条弄堂,“太平弄”因此得名。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句诗歌传颂的故事家喻户晓,没想到还有“绍兴版本”。身为本地人却不知晓,我们不禁汗颜。“这正是我作为‘古城守护官’要做的事。”娄烈说,成为“守护官”后,自己常去市名城办“串门”,提供古城保护和利用的建议。就像这“低调”的绍兴市级文保单位孙清简祠,娄烈建议在入口处设置专属“名牌”,通过图文介绍、电子导览等方式,让人们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探索人文故事。
穿过太平巷便是越王台,我们拾级而上。一路上娄烈侃侃而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的过往、范仲淹与清白泉的故事、宋高宗赵构与龙头古柏的传说……我们领略着“一步一景”的古城风采。
“越国有筑高台的风俗,你们看,从这里俯瞰,正是一幅最具‘绍兴味’的画面。”站在越王台上,我们顺着娄烈手指的方向俯瞰,府直街热闹景象尽收眼底,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越国百姓生活的场景。娄烈说,作为“古城守护官”,不仅要守护千年古城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要守护这一缕原汁原味的“人间烟火气”。
娄烈闲暇时,喜欢去古城的角角落落“寻宝”,发现问题就在线反馈给市名城办工作人员,用自己的方式守住古城记忆,让古城“青春”常驻。
“00后”脚步勤快
穿行古城善“找茬”
告别娄烈,我们来到府山公园,这里也是绍兴古城的招牌景点之一。在入口处,来忆琳已经在等我们,“00后”的她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也是“古城守护官”之一。
“和普通的志愿者有什么不同?”“碰到问题怎么处理?”心急的我们“连珠炮”似地抛出了问题。
“成为‘守护官’,让我能够发挥所学专长,去发现和抚平古城的‘伤痛’。”来忆琳向我们介绍了不久前刚完成的一次守护行动,在一处商场边,她发现有几块废弃广告牌堆放在人行道上,经过的路人纷纷绕行。
“我学的专业是安全管理,平时习惯性关注城市的细节角落。”来忆琳说,这几块广告牌体积不小,而且堆放的角度非常“悬”,随时有倾倒的可能。于是,来忆琳马上拿出手机拍照,向市名城办的工作人员报告。
“‘古城守护官’不受片区和管理部门的限制,在市名城办的协调下,我们关注的问题会直接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单位,并能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这几块广告牌很快被移走了。
虽然名号里带着一个“官”字,但“古城守护官”既不食禄,也没有奖惩的约束。来忆琳告诉我们,守护官的职责除了协助市名城办及下属单位组织开展古城保护工作,还须自觉维护古城形象,抵制破坏损害古城的行为。
跟着来忆琳加快脚步,我们来到了附近的分类垃圾桶堆放点。垃圾桶里的垃圾已堆满溢出,还有不少散落在地面上。
“景区人流量大,垃圾桶会被很快装满,如果环卫工作者刚好没在附近,就会形成卫生‘盲区’。”来忆琳递过手机,“你们也来当一回‘守护官’吧。”我们在她的指导下,拍摄了照片,随后打开“绍兴古城”APP,通过权限认证后进入“古城守护官”模块。
来忆琳指导我们抓住关键词,将现场情况编写成简要的文字,并附上照片上传。“像这样的问题,只要发现及时,很快就能得到解决。”说完,来忆琳还打开微信,将刚刚发现的情况反馈在“古城守护官”微信群中。
“成为‘古城守护官’让我收获了很多,也对脚下这片生养我的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来忆琳告诉我们。
人人都是“守护官”
不同行业一条心
目前,共有27名“古城守护官”穿行在绍兴古城的角角落落,自“上任”以来,他们每个月都能为守护古城提出数十条有效建议。
退休社区干部陈金梅也是其中一员,有着丰富的社区管理经验,凭着一股子不怕麻烦的韧劲儿,她几乎每天都会上街“巡逻”。
绍兴古城里到处都有水的元素,古桥、古井细细点缀在古城间,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这些水乡元素也成为陈金梅的重点关注对象。
在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我们跟着陈金梅去“扫街”。当经过一口石井时,她停下了脚步。看到我们还不明所以,她笑着蹲下身去,向我们展示她发现的几处青苔。
“到井边来拍照‘打卡’的游客很多,如果一不小心走路打滑,容易引发安全问题。”陈金梅立刻拍照上传问题,希望工作人员尽快处理。她的提议得到了“秒回”。
“‘有求必应’的反馈模式加深了我的责任感,今后,我也会继续活用我的经验和专长,守护这座美丽的古城。”陈金梅说。
而作为一名自媒体从业者,95后安栋守护古城的方式颇为特别。“我平时喜欢用镜头记录古城风貌,能从不同的视角发现一些问题。”安栋告诉我们,有一次,他在网上发布视频时发现,蕺山街道因行政区划调整已被撤销,但网上的信息未更新,这让不少外地游客感到困惑。他马上整理情况上传反馈,这个问题在不久前得到了处理。
“古城的系统化管理‘自上而下’,难免会存在一些盲区,这就需要来自各行各业的‘古城守护官’建言献策,为城市管理织补漏洞。”绍兴市名城办执法处负责人韩炜斌说,当前,“守护官”们着重对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等11类问题进行监督,截至目前,除能现场处理的情况外,已有近70个问题通过系统上报,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置。
“接下来,我们将对‘古城守护官’进行更为系统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并邀请历史学家等专业人士加入这个队伍。”韩炜斌说,如果有一天,在绍兴古城里,人人都成为了“守护官”,那我们将看到这座城市最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