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理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为26县奔向共富插上科技“翅膀”
杨晓刚 程正昌 廖中举 王露
“浙江理工大学这项专利所涉及的内容,与我们公司目前正在攻关的技术直接相关,非常高兴学校能将这项专利免费开放给我们使用。” 浙江省常山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欣喜地说。
近期,浙江理工大学将《一种结合纺织制造原理改进的3D打印生产装置及织造方法》专利向常山的企业免费开放3年,接下来,双方将展开相应的产学研合作,并根据该专利技术试制样机。
据悉,浙江理工大学现已向山区26县免费开放第一批50件具有市场应用价值的发明专利,其领域不仅涉及纺织、机械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也包含“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三大领域。
通过科技赋能山区26县、全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招“重棋”。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更是下好这步“棋”的重要举措,在这之中,高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在山区26县转移转化、实现共同富裕,更好地履行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浙江理工大学积极探索技术转移转化的有效路径,深化产教融合,并取得初步成效。
除率先向山区26县实施专利免费开放许可外,学校按照“学校布点、学院建点、团队蹲点”模式,与三门县、常山县和平阳县共建研究院。2018年成立的三门研究院,聚焦服装智能制造、服装企业管理、服装品牌创新、服装创意设计等领域,有效推动三门冲锋衣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今年成立的常山研究院,聚焦轴承、纺织、新材料等领域,着重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招引培养等工作,为常山县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同年成立的平阳研究院,以服务平阳印刷包装装备制造、塑编塑包产业为核心,重点在印刷包装装备智能制造与塑编塑包智能生产等领域加强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此外,学校还在缙云县和衢州市衢江区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派专人和团队深入当地企业开展技术对接服务。
同时,为保障科技成果能够平稳有效地转移转化,学校更是不断添加政策“砝码”,出台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等政策,包括提高收益分配比例,将收益的90%分配给主要完成人,激励和保障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省内率先推动职称改革,设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评聘类别,并单列指标,横向课题可按到账金额予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折算等。在政策的推动下,除了技术转移,浙江理工大学科研人员还坚持“学史力行”,聚焦山区26企业发展堵点、产业升级痛点和地区蝶变难点,发挥智库作用,撰写多篇研究报告,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为推动我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浙理方案。
下一步,作为我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力军,浙江理工大学将进一步升级“企业出题、政府助题、高校解题”的产教融合模式,加快高质量技术向山区26县转移转化,为山区26县奔向共同富裕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