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盛阿伟——

一片致富叶 千里帮扶情

  编者按:这些年来,浙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守护“红色根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固根基,涌现出大批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为进一步树立榜样标杆,本报今起陆续刊发浙江省“十大强基先锋”先进事迹。

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盛阿伟——

一片致富叶 千里帮扶情

本报记者 沈 吟

  10月的黄杜村,满目青翠。望着眼前的茶山,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盛阿伟,心中却牵挂着千里之外——三省五县的“白叶一号”受捐地茶园。

  “月底要再去趟贵州普安和湖南古丈,去指导茶树修剪,还要让‘白叶一号’乡村振兴党建联盟结对落地。”盛阿伟说。

  盛阿伟担任黄杜村党组织书记已近20年。2002年至今,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做精白茶文章,实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曾经贫穷落后的黄杜村,靠种植安吉白茶走上了致富路,去年黄杜村白茶产值达4.7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5.64万元。

  饮水思源,不忘党恩。2018年4月,黄杜村20名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鼓舞下,当年10月起,扶贫茶苗被陆续送往湖南古丈、四川青川和贵州普安、沿河、雷山等三省五县种植。

  茶苗送出那刻起,盛阿伟就多了一份对远方的牵挂。他暗下决心:“要让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

  为了这个承诺,过去3年多来,盛阿伟总是风尘仆仆。33次、行程近15万公里——这是他前往受捐地指导白茶种植的次数和距离,几乎每月一趟。从改土、育苗、种植、养护、采摘到加工,每个环节盛阿伟都倾注了大量精力,手把手指导。不在现场时,他也随时接受电话咨询。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去年3月初的那趟行程,他印象尤为深刻。那时,普安的2000亩“白叶一号”到了采摘季,可疫情警报仍未解除。

  “这是扶贫茶首次开采,必须克服困难去!”盛阿伟一行4人租车自驾2000多公里,星夜兼程,一路啃饼干吃泡面,不敢多停留。到了普安,他们顾不上休息直奔茶山,现场指导。

  去年3月5日,第一批“白叶一号”扶贫茶出炉。开水冲入玻璃杯,茶叶翻滚,茶香四溢。捧着这杯来之不易的扶贫茶,盛阿伟仔细闻了闻:“香气很好。”

  截至目前,黄杜村已累计向三省五县捐赠茶苗2240万株,种植面积达6217亩,派出85批次417余人次技术人员深入受捐地指导,有效促进2064户、66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栽下一株茶苗,带动一片产业。湖南省古丈县翁草村的改变,最让盛阿伟高兴。“白叶一号”在翁草村落户后,当地依托苗寨人文景观,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村子成了“网红村”。前不久,翁草村党支部书记石流堂还来到黄杜村,与盛阿伟交流村庄未来规划,听听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进帮扶成果转化,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路径,今年5月18日,黄杜村牵头成立“白叶一号”乡村振兴党建联盟,并与翁草村等受捐地5个村党组织开展支部结对,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建立互助机制。

  把大量的心思花在帮扶上,本村的发展会不会受影响?面对记者的疑问,盛阿伟却笑着摇头。他的底气来自于带出了一支好队伍。“班子成员都能独当一面,我在外面跑,特别安心。”

  黄杜村有个“盛阿伟‘导师帮带制’工作室”,发扬“传帮带”好作风,为当地培养了不少年轻后备人才。

  去年换届,1992年出生的丁建芳成为黄杜村两委中年纪最小的一员。从迷茫焦虑到对工作得心应手,丁建芳说,自己跟着阿伟书记走村入户,学到了很多。“既要讲理,又要讲情”“要多站在别人角度考虑”……边学边干,丁建芳迅速成长。换届后的黄杜村两委班子,老中青三代结合,迅速形成战斗力,村里的重点工作项目得以高效推进。

  今年,盛阿伟已两次进京,捧回两份沉甸甸的荣誉: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他个人则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重整行装再出发。盛阿伟说,下一步,“白叶一号”乡村振兴党建联盟还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村干部互学互派、土特产交互推介等措施落实,携手奔向共同富裕。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一片致富叶 千里帮扶情 2021-10-14 浙江日报2021-10-1400004 2 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