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亲历

记者走进建德大慈岩镇,探寻“联乡结村”后的新变化—

问荷哪得香如许

  千层翠盖万红妆。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大慈岩的荷花又火了一把。作为2021西湖荷花展分会场,建德大慈岩镇与杭州西湖景区再度牵手进行荷花联展。与此同时,一场热闹的乡村音乐会也在这片不一样的荷塘月色下举行,让大家在夏季微凉的荷塘中,体验美丽乡村的独特韵味。

  大慈岩镇拥有8000亩荷塘,种植荷花已有近千年的历史。2007年,成为杭州“联乡结村”的帮扶对象后,这里的荷塘风情越来越迷人,“荷花致富经”也越念越好。近日,我们走进大慈岩镇,见证无比鲜活生动的乡村新图景,寻找“联乡结村”后乡村发展的金钥匙。

荷花上“冷链”

农户增收门路宽

  大慈岩镇的早晨,在凌晨4时就被唤醒了。远方天际线边的晨曦才刚刚露头,双泉村的村道上就三三两两地出现了人影,那是早起的采荷人。

  清新的荷香扑鼻而来,我们跟着荷农叶肃仙,一脚高一脚低地走向荷田深处。“采荷花一定要在早上太阳没完全出来的时候。”叶肃仙告诉我们。种了30多年荷花,她的动作异常熟练,一边向我们示范,一边拿起一个铁箍去比对一个个带着露水的花苞,看到合适的就摘下装进背篓,“用模子去套花苞的尺寸,这样摘下的花苞大小就能符合标准。”

  符合标准,是最朴素的改变。“以前我们摘荷花很随意,销路也一般。多亏了城里来的专家,告诉我们采荷也得有标准。”双泉村村民雷香美长期为收购商供应荷花。她告诉我们,这些新鲜的荷花苞,通过冷链保鲜技术运送到杭州、上海等地的鲜花市场,有些还出口到日本。“现在村里一个人一天卖花的收入有两三百元。”

  “2003年,我们就开始卖荷花,但鲜花容易蔫,所以当时卖的数量很有限。后来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用上了冷链保鲜技术,荷花的销路一下就打开了。”雷香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花苞平均卖一元左右,而且荷花摘掉以后,三五天又会重新发出来。这对以前只习惯采莲蓬的农户来说,是一笔“多出来的收入”。“从6月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摘完一季的荷花,一家能多挣上万元。”

  早上8时,刚采完荷花的叶肃仙,在荷田边支起三脚架准备直播,她笑着告诉我们:“去年村里请专家给我们进行了电商培训,今年我就想试试直播,让大家看看新鲜荷花有多美。”

  荷农所说的专家,来自杭州“联乡结村”帮扶集团。大慈岩镇副镇长陈烈光告诉我们,2007年,大慈岩镇成为杭州“联乡结村”的帮扶对象。通过帮扶,村民的眼界大大拓宽,同时,帮扶集团还为莲田节水、莲子废弃物回填利用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助推大慈岩镇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眼界打开了,路越走越宽。如今,大慈岩镇年销售荷花30万枝、莲蓬300万个、干莲子产品600吨,荷莲产业每年可以为农户增收3000余万元。

  “最重要的是,村子活起来了。每年有4万多名游客来到这里。”陈烈光指了指沿着荷田边建起的一排民宿,乐开了怀。

村村有规划 “第一书记”接力干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上午10时,里叶村绿道蜿蜒,林荫蔽日,两侧荷田里的荷花开得正艳。

  从上海过来的游客郝磊在不远处通过航拍器的镜头看绿道:“这绿道通向哪里啊?我们中午要去旁边吃荷花宴,逛一圈来得及不?”

  大慈岩镇党委书记游佩芝笑着指路:“这绿道可长了,把我们‘荷美小镇’5个村都串起来了,你走一遍,一两个小时不一定够。”

  被串联起来的不止是5个村的绿道,更是十里荷田下的莲产业。游佩芝领着我们从一片片荷田边走过,她告诉我们,从2019年开始,大慈岩镇将镇内里叶、陈店、双泉、吴山、狮山这5个以莲产业为支柱的村落组合在一起,打造农旅融合、产业振兴的“荷美小镇”产业IP。“这‘荷美小镇’的定位,还是‘联乡结村’干部出的主意。”

  我们在狮山村见到莲子种植大户叶顺良时,他正在田头比对规划图:“我想试试办生态农庄,敏敏书记给村子的规划图里,就有这路子。”

  他口中的“敏敏书记”,就是2018年担任大慈岩镇上吴方村“第一书记”的邓敏敏。邓敏敏是杭州“联乡结村”第九帮扶集团的挂职干部,来自12家成员单位中的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两年挂职期间,让邓敏敏最有成就感的是为大慈岩镇和下辖12个村做了13本规划书。“我是美丽城镇规划师,我知道规划对村庄的发展有多么重要。镇、村有了量身定制的规划,就能统筹资源。”

  陈烈光翻开里叶村的地图规划,指着一条斜线告诉我们:“规划很细致,民居往东北面放,西北部则着重旅游开发,这样各有侧重。”邓敏敏为大慈岩镇谋划了两条发展带,分别是古村发展带和荷花旅游休闲带。

  我们来到里叶村的中心,一片开阔的荷塘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在规划的荷花旅游休闲带上,这块占地7亩的荷塘却起着“中枢”作用。“这里会有一个莲子加工的展示中心,那边有一个研学中心……”大慈岩镇副镇长杜立恒介绍说,“莲子工坊”项目即将动工,“我们希望把这里打造成莲产业文化、工艺、产品的集中展示地,再通过它进一步拉动村里的荷莲产业。”

  虽然驻点在镇里的汪山村,但帮扶集团派驻的现任“第一书记”吴百增喜欢沿着绿道来“荷美小镇”走村串巷。当初开辟绿道,部分村民需要征迁,吴百增领着一支小分队挨家挨户做工作,“别人看我是城里来的,还挺客气的,不会关着门不让进,就能把工作做下去。”

  在他看来,“点子”是要走出来的。比如里叶村和陈店村的莲子酒,是荷美小镇的特色产品,但一直“藏在深闺人未知”。吴百增尝过一次后赞不绝口,干脆牵起了一条线,把莲子酒送进了机关部门食堂的特色销售点,“不多,但也能给每家农户每年增收千把块钱。”

  “多亏了‘第一书记’,大慈岩镇才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杜立恒感慨说,“第一书记”就像指南针,为大慈岩镇找到了孵化未来的方向。

音乐会“圈粉”

基层干部学本领

  新叶村的夜,让人舍不得入睡。穿行在十里荷花之中,你很容易循着歌声,找到那个设在荷塘中央的圆形舞台,上面架设着宛若一弯圆月的白色网幔,映着袅袅婷婷的荷花,在夜色中平添几分温柔。这里,正是“荷塘月色”音乐会的举办地。

  晚上7时,音乐会的气氛已经热了起来。背包客李阳刚刚唱完一首《平凡之路》,村民陈罗彬就已经熟门熟路地点起了应景的《荷塘月色》……

  “不落幕的舞台,不断流的客人”,这是大慈岩镇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可是实现起来却很难。”新叶村党委副书记叶显杰回忆说,一开始游客们只是看荷花,很少会留下来住一夜,“帮扶集团来后给我们出主意,认为要吸引城里人留下来,就必须打造一个独特的IP出来,音乐会就是一个好载体。”

  2018年,首届“荷塘月色”音乐会在“荷美小镇”里叶村拉开帷幕。作为创意者和设计者之一,邓敏敏很是忐忑:“大家会喜欢吗?”直到看到座位坐满,不少游客站着看也舍不得走,他才松了一口气。

  如今,“荷塘月色”音乐会已经成了当地文艺味十足的“金字招牌”。“办音乐会的前后几天,我的民宿几乎一房难求。”说起音乐会给大慈岩镇带来的变化,睦慈田舍民宿老板叶吉最有体会:“有不少客人是因为在网上看到‘荷塘月色’音乐会来到这里的,住下来又被荷花宴圈粉,回去时还会捎上几瓶莲子酒。”

  “和城里来的干部交流多了,我们也学会了算未来账。”游佩芝告诉我们,2019年11月,第九帮扶集团在走访调研时,给大慈岩镇把了一脉,“当时专家们提出,要以‘消费’和‘农事节庆活动’为抓手做文章。”

  “这话,我们听到心里去了。”游佩芝说,除了“荷塘月色”音乐会以外,现在已有20个农旅融合项目在大慈岩镇“落地生根”:不夜莲乡夜游园、荷莲文创产业园,还有结合传统农家作息推出的“晒秋节”……我们所到之处,一个个新项目也正在酝酿:吴山村里,一座古色古香的两层小楼正在装修,这是在帮扶集团成员单位之一、浙江新世界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建议下新设的游客接待中心;陈店村与里叶村的交界处,一座千荷园正在规划落地中……游佩芝说,2017年以来,大慈岩镇“联乡结村”项目共计42个,落实帮扶投资2768万元,主要都围绕“民生实事、消薄增收、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四个重点。

  临走前,游佩芝和我们许下一个约定:“明年夏天,你们再来转一转,那时候,又是不一样的风景!”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5 问荷哪得香如许 2021-09-07 浙江日报2021-09-0700006;浙江日报2021-09-0700011;浙江日报2021-09-0700014;浙江日报2021-09-0700007 2 2021年09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