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人生七件事 事事都参与

嘉兴港区:连心服务让干部群众亲如一家

  谁家有困难,社区干部第一时间赶到了;街坊邻居闹矛盾,网格长立马来当“老娘舅”了……眼下,在嘉兴港区,无论谁家遇上喜怒哀乐的大事小事,总能看到村社干部、网格长的身影。2020年,嘉兴港区创新推出“三必到、七必访”的工作机制,即家庭矛盾必到、邻里纠纷必到、新搬迁入住必到;新婚家庭、新生小孩家庭、考取大学家庭、生病住院家庭、丧事家庭、当年退役军人家庭、获得市级部门以上荣誉家庭必访。

  “人生七件事、事事都参与,让党员干部‘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办得好事’。”嘉兴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自该机制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走进群众家门,广交群众朋友。截至目前,已上门“走亲”6346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804件。常态式“走亲访友”就像一场春雨,不仅润了百姓的心,也旺盛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更夯实了干部作风,让干群关系进入了一段更佳的旅程。

  精准联系群众

  走访变“走亲”

  亲戚,总是越走越亲。

  近日,嘉兴港区长丰社区居民纪海妹一大早来到社区给社区工作人员送喜糖、喜饼,她家添了新人。按照当地习俗,谁家小孩出生,都会挨家挨户给亲朋好友送礼。特地给社区的工作人员送喜糖,却是第一次。“以前和社区工作人员走动少,如今成了一家人,有喜事自然得第一时间来分享。”纪海妹笑着说。

  这样的转变来自嘉兴港区推出的“三必到、七必访”机制。嘉兴港区机关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张卫根说,以前走访上门,往往容易存在“任务观”,但是走得深不深、联得牢不牢,群众的感受最直观。为此,嘉兴港区从风土人情出发,瞄准“喜上加喜”“雪中送炭”两个方面、婚丧嫁娶等重要节点,主动上门,有效缓解传统基层走访的尴尬,让党员干部“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办得好事”。

  常来常往,怎么保障?嘉兴港区建立起由区、镇联户党员干部、村社党组织书记、网格长、微网格长、党员中心户共同组成的走访团。同时结合“三服务”活动和“四方红色联盟”等工作机制,发挥“三官一师”、乡贤等多方力量组团服务。2020年,共有250名党员干部、63名专职网格员、1317名微网格长、95名乡贤、57名“三官一师”加入服务团队。

  光上门还不行,还得“讲好政策、听好意见、办好实事、查好矛盾、做好记录”。与以往单纯的下基层不同,嘉兴港区党员干部在走访中,注重建立干部与群众的互助互惠关系,既督促干部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也引导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知晓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规划和举措,从而理解支持干部开展工作,并且每次上门都要求做好记录,确保有据可查。

  精准倾听需求

  网上网下齐步走

  走得近,心才能贴得紧。

  “楼道里的灯坏了,得修修!”8月5日,中山社区一个楼道口的凉棚下,正进行着“板凳会议”。没有会议室、没有主席台,居民们和微网格长陆水珍坐着板凳,面对面议事。如今在中山社区,这样形式简单却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板凳会议”,正在逐渐“走”进居民群众的生活。

  “板凳会议”只是嘉兴港区拓宽基层报事渠道的一个缩影。为了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民情中心”,嘉兴港区推行信息报送“线上线下”双轨并行。一方面,居民群众通过线下“板凳会议”“网格‘家’油站”等途径报送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生病住院等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微嘉园”“E矩阵”和“连心港”等线上平台“空中传递”信息。

  “连心港”是不少网格长使用频繁的平台。今年,嘉兴港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精心打造连心服务应用场景。在这个应用场景里,哪户人家谁去走访、走访带上哪些物资、走访结束要报送哪些信息,一目了然。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嘉兴港区还将困难群众走访慰问等其他类型的走访信息也纳入了应用场景,让走访无遗漏。

  问题收上来,还得闭环管理。“事事要有回音,件件须有着落。”乍浦镇党委书记王晓平说,对于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乍浦镇连心服务办与矛调中心每月召开连心办联席会议,通报、协调、化解“连心平台”中的矛盾纠纷,村(社区)则通过民情分析会、民事交办会、民主评议会进行协商解决。

  精准送上服务

  百姓事成自家事

  办好事,赢的是人民的心。

  “黄璀是个好干部,办事实在、贴心,就像我的亲女儿。”乍浦镇山湾社区居民老黄夫妻,总是逢人就夸黄璀。2020年5月,老黄夫妻因突发疾病,双双住院。社区干部黄璀得知后第一时间到医院走访。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黄璀和网格员们主动承担起了“女儿”的职责,经常给老人带饭、带菜、料理家务。如今,老两口虽然身体好了,但黄璀还是经常上门陪老人聊天谈心。“我们就是半个‘娘家人’!”黄璀说。

  走访变成了“走亲”,百姓的事也成了党员干部的自家事。建利村姜师傅家渗水严重,家里又有人生病,希望提前搬进公寓房,村干部马不停蹄咨询政策,帮他跑危房鉴定、房屋评估等手续;山湾社区残疾人老黄想再就业,联居干部和社区干部整合资源,为老黄提供第一手招聘信息……

  如今,“三必到、七必访”不仅让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更近了,也让“走亲”变成了收集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甚至成了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源头活水。比如,走访组了解到农村停车位紧张,上报后,嘉兴港区经勘察研究,将智慧停车列入港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2020年共完成25个智慧停车设施建设,新增公共车位561个,有效缓解了群众的“停车难”问题。

  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百姓们都看在眼里。雅山社区是嘉兴港区一个拆迁小区,原本整体环境较差,居民破坏绿化、圈地种植养殖等问题突出。自“三必到、七必访”制度开始后,社区干部经常上门走访,与居民群众走得越来越近了。以前对拆违有抵触的居民老孙不仅主动拆了自家的蔬菜架,还带着周边邻居一起参与环境整治,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整治是政府事,更是我们老百姓自家的事。”老孙说。

  (图片由嘉兴港区管委会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嘉兴港区:连心服务让干部群众亲如一家 2021-08-12 浙江日报2021-08-1200007;浙江日报2021-08-1200005;浙江日报2021-08-1200015 2 2021年08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