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文章导航

湖州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

南太湖畔奏响“共富”强音

  盛夏时节,万物丰茂。南太湖畔,一座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正奋力奏响“共富”强音。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近年来湖州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在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奋进,努力构建起经济富裕、收入富足、精神富有、服务优质、全域优美、制度优越的“三富三优”新格局,全力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

  绿色引领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日前,在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未来工厂”内,大型高空作业平台的零部件通过“空中通道”生产线,自动完成焊接、涂喷、装配等工序,数据中台智能分析、精准研判,不断优化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流程。“除了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我们还实现了全系列产品电气化,在非道路机械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的当下,为争夺国内外市场抢下先机。”企业负责人说。

  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根据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未来5年,湖州将致力于基本建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当前,湖州正紧扣“绿色智造”,全面推行“链长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吉利智能汽车工厂、千亿“光电湾”等一大批指向未来的项目即将释放强劲动能。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1.0版,到发展绿色智造、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的2.0版,湖州在探索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的道路上,从未止步。眼下,一场生产力的绿色布局正在这里铺开,推动绿色发展向更高形态的3.0版演进。

  在南太湖新区,南太湖未来城(长东区块)的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建设正酣。“在编制实施的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我们将构建‘一湾极化、两廊牵引、多区联动、全域美丽’的生产力新布局。”湖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计划将65公里南太湖美丽湾区打造成高端产业集聚地,依托沪苏湖、杭宁两条高铁分别打造绿色智造和生态科技两条创新廊道,在11个万亩千亿大平台中植入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全市域打造美丽繁华新江南,建设长三角中心大花园。

  绿色引领下,湖州正不断列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实现共同富裕持续“做大蛋糕”。

  因地制宜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因地制宜的制度供给“分好蛋糕”,高水平统筹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作为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湖州正以改革开路,进一步打通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进村的通道。

  俯瞰位于南浔区旧馆街道的星光高品质数字粮油示范基地,绿浪般的连片水稻在蓝天下昭显着夏日的蓬勃生机。近年来,该街道强势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将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连片,引进了总投资4500万元的星光数字基地项目,运用先进的智能设备和数字化技术,大幅提升亩产值,实现村集体、企业、承包农户三方共赢。

  将农村资产转化为有效资本,湖州在做的远不止土地这篇文章。这两天,一支专业的光伏发电踏勘队走进安吉县孝丰镇,对文体中心、新建菜场等建筑屋顶进行排摸。安吉“两山银行”与该县供电公司下属通用电力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全县收储约50万平方米的屋顶和土地资源,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促进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2021年,湖州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和农业“标准地”三块地集成联动改革。同时,完善“两进两回”支持政策,创新多路资金进乡村机制,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人才、土地、资金、技术正在城乡间加快流动。

  精准施策激活农村“一池春水”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持续向农村倾斜。7月13日,苏州、无锡、湖州、常州四市联合发布环太湖“四好农村路”一体化全国示范路蓝图。四地将跨区域联手,共创416.2公里的环太湖示范路,串起50个5A级和4A级景区,同时也将大大提升沿线农村物流效率。

  “三农”政策活起来、基础设施联起来、农村产业强起来。湖州久久为功,正持续促进城乡区域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协调发展迈进。

  以人为本

  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共同富裕的落脚点,始终在人。“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最终目的是让民众“吃上蛋糕”。

  每月23日,长兴县小浦镇方岩村卫生服务站内都会聚满村民,这是长兴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进固定进村会诊的日子。不用进城就能看上专家号,这是许多湖州农村百姓的幸福体验。据统计,湖州已组建8个县域医共体和2个城市医联体,基层就诊率和县域就诊率分别达73.1%和90.5%。

  同时,湖州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今年底将覆盖全市60%以上的镇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不断流动;在全省各地市率先实现全域公交一体化,“城际网、城市网、城镇网、镇村网”四个层级的公交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化城市文化空间建设,让遍布城乡的城市书房和农家书屋,成为百姓最爱去的“大书房”……

  数字化改革赋能共同富裕。湖州“城市大脑”已累计归集公共数据近750亿条,形成智慧医保、民意热线、数字乡村等40个数字驾驶舱,为数字智治增添新动能。眼下,该市正在谋划打造一批具有普遍意义的多跨场景应用,加快“刷脸办”“智能秒办”“无感智办”等典型应用建设,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走进吴兴区埭溪司法所,15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里,24小时“法超市”、“美妆·云调”特色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站、谈心谈话室、视频会见室……一应俱全,这里俨然已是埭溪镇20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的“平安枢纽”。

  发展与安全并重,富民与安民并进。湖州始终在创新社会治理上奋力先行,持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矛调中心作用,涌现出了乡村治理“余村经验”、镇域治理“织里经验”等典型,实现平安湖州建设“十三连冠”和平安区县建设“满堂红”,稳稳托起老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湖州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多年来民生支出占市县两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七成。在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排名中,更是拿下了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的亮眼成绩。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这是重估湖州价值的美好愿景,也是郑重宣言。该市正以奋力赶超的崭新形象,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全力开启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本版图片由湖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南太湖畔奏响“共富”强音 2021-08-12 浙江日报2021-08-1200006;浙江日报2021-08-1200010;浙江日报2021-08-1200020 2 2021年08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