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从高新技术应用到智慧平台打造

南浔“数字”农业走在春天里

杨斌英 陆志鹏

  3月16日,在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漾东村的千亩“跑道鱼”示范园区内,负责人吴华东正在使用手机对鱼塘进行远程监控。“鱼塘的水温、含氧量,鱼塘里的鱼吃得好不好,有没有生病,一部手机就能实时看到。”吴华东笑着说。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24小时物联网实时监控平台。2016年,庆渔堂创始人沈杰毅然辞去在江苏的高薪工作,带着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回到故乡,一手创办了庆渔堂,这位“博士渔夫”还开发了新基建智能蜂窝池养殖设备。

  据了解,这套设备引入物联网水质监测系统、智能增氧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紫外线杀菌系统和臭氧消毒系统等,不仅能把鱼浮头死亡率降到零,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产量,预计养殖户每年经济收益可增长10%以上。

  近年来,南浔区聚焦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通过“行业主导+乡镇主办”的区镇联动工作模式,探索打造渔业数字大脑,着力推进南浔渔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目前,南浔数字养鱼技术应用面积已达10万余亩,较传统养殖亩均利润可提高1500元,这一创新还入选了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五新”优秀案例。

  数字赋能,打破了传统养殖的天花板。南浔数字化改革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浔区聚焦“数字农业”,整合全区的科技、人才、金融等政策资源,通过打造智慧农业平台,让农户在手机或电脑终端上实时掌握、管理农业生产基地,同时进行智能监测、管理和分析,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经营能力和现代农业的综合实力。

  走进位于千金镇的湖州南浔温氏智能化生态肉鸡养殖场,9栋“工厂式”鸡舍干净整洁,喂料、清粪、饮水、温度全部自动化控制。“通过手机屏幕监控,我就可以看到鸡舍里的温度、湿度、氨气、二氧化碳,还有风速,以及肉鸡对应的天龄。”湖州南浔温氏智能化生态肉鸡养殖项目负责人刘超介绍,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数字设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养殖效率,农民年收入可达50万元以上。

  数字化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在位于旧馆镇的星光高品质数字粮油示范基地里,几台无人驾驶农机来回穿梭。“现在种田讲究‘科技含量’,田边装有传感器,土壤、空气、水全部全自动监测,更有利于实行病虫害智能预警监测,收成好,效益也高了。”承包了1000亩田的田来根兄弟俩表示,今年春耕是他们最轻松的一年了。

  据了解,占地6000余亩的星光高品质数字粮油示范基地,配备有病虫害监测仪、履带自走式撒肥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先进农业机械,采用物联网、5G通信、北斗导航等技术,通过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达到精准施肥、科学施药的效果,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机械化管理,力争春粮、油菜增产丰收。

  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助力南浔“数字”农业不断变大变强。在南浔练市镇的红美人基地,工作人员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启动大棚的喷滴灌、卷帘等设备,通过放置的电子传感器实时监测,掌握温度、湿度等数据,如有异常情况,手机还会收到预警;在南浔乡镇的稻虾基地里,通过无人机进行巡田,可以全面监测和掌握地块级农情,及时发现问题,提供针对性决策诊断……去年,南浔入选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从渔业、养殖业到种植业,如今,南浔“数字”农业正走在“春天里”。接续奋斗,下一步,南浔区将谋划建立“农业农村资源数字化一张图”,实现政府、企业、市场等多方数据共享,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丰富、准确、实时的数据资源。

  (图片由南浔数字化改革办公室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南浔“数字”农业走在春天里 2021-03-19 浙江日报2021-03-1900004 2 2021年03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