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推进“六争攻坚” 深化“三个年”

镇海 奋力建设港口强区、品质之城

  推进“六争攻坚” 深化“三个年”

  奋力建设港口强区、品质之城

  李 华 倪寅初 余荣泉

  春潮拍岸千帆进,逐浪前行海天阔。

  作为城市大通道的世纪大道快速路(东明路-永乐路)工程快速推进、浙能镇海电厂燃煤机组搬迁改造项目投入生产、全国首个“一键上门帮办”助老服务落地、3.0版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正式投用……岁末年初,甬江北岸的镇海大地上,攻坚奋进的号角不停歇。

  2018年以来,镇海区坚持把“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努力实现环境、产业、功能、福祉“四大提升”,推动镇海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紧扣“六争攻坚”的精神要求和核心内容,2018年,镇海聚焦工作重点、主要难点和关键痛点,提出实施“深化改革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基层党建全域提质年”专项行动,发出了实干的动员令,“三个年”行动接续推进,不断深化、升级。以改革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以党建为保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镇海区全力以赴实现“两手硬、两战赢”。2020年全区GDP在前三季度实现扭负为正,2020年1~12月,镇海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6亿元,同比增长16.8%,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连续11个月保持两位数正增长,增速蝉联宁波首位。

  建设港口强区、打造品质之城,镇海,这座宜居宜业的宁波主城区北部中心正加速崛起。

深化改革 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

  “没想到人坐在家里,事情就办好了,对我们老年人来说这个服务太贴心了。”1月5日,镇海区政务办“移动e窗服务上门·小棉袄助老到家”活动在招宝山街道新三宝服务社举行。镇海创新推出的“移动e窗”政务服务新模式,是全国首个“一键上门帮办”助老服务,老人只需家中线上预约,政务服务人员就能上门送服务,实现办事“零跑腿”。

  以改革促发展,以服务促民生。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城乡融合改革、民生保障改革、社会治理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近年来,镇海细致梳理、大胆创新,以改革手段推进“服务争效”,打通了一道道横亘在百姓、企业办事环节的“中梗阻”。

  为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镇海区持续提升行政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政府办事、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大领域“一件事”集成改革,全面实现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

  同时,镇海以数字化手段赋能“整体智治”。通过高水平推进镇海区政务服务2.0建设,极大提高了办事智能化水平,实现区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过程监控、“好差评”闭环,引领政务服务从网上、掌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为减少疫情防控期间群众等待时间,镇海还上线身份证识别健康码软件及宁波全域一码通单位专属码管理平台,上线微信、短信提示无声叫号服务,方便群众合理安排等候时间。

  镇海区还开展了“掌上中介、大众点评”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化中介市场改革的镇海模式。截至目前,“掌上中介”评价体系已覆盖920家中介机构,应用于247个企业投资项目、167个招投标环节,中介环节时间缩短33%,有效降低服务费用10%,项目落地时间提速5成。

  在高质量推进服务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同时,镇海全力推进社会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改革。去年10月,镇海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新大楼正式投用,作为3.0版的矛调中心,该中心全业务、成建制整合了该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智慧城管中心、12345热线等9个线上线下平台,构建起了“大矛调”体系,形成全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体验基地”“数治中枢”和“展示平台”,以整体智治、数字赋能,持续擦亮“四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目前镇海区接访调处成功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四级积案化解率100%。2020年11月,在杭州举行的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镇海区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

项目攻坚 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0年底,浙江省重点工程——浙能镇海电厂燃煤机组搬迁改造项目2号机组通过168个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后正式移交生产。至此,该项目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超低排放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建成投入运行。新机组预计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约364吨、二氧化硫约245吨、烟尘约282吨,节能减排降耗效果显著。

  面对大变局大考验,镇海按照“五年再造一个镇海”的目标,坚持“项目为王”,谋深做实推进“项目争速”,把危中抢机的要求落实在行动上。

  为实现项目审批提速,镇海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3.0平台,以“点对点”“线连线”“屏对屏”的线上项目跟踪与服务方式,实现所有办件无超期、无投诉、无差错,为项目开工建设做好服务保障;同时,组建攻坚小组,实施“四个在工地”机制,由区领导亲自挂帅、亲抓落实,每月召开例会督查会商,对标对表,全面分析梳理项目推进建设的堵点、难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此外,镇海还开展了“雄镇经济擂台”立功竞赛,每季度根据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等指标对各镇(街道、园区)进行亮灯监测和综合排名,在“互看互比”中营造比学赶超、实干争先的浓厚氛围。

  2020年1~12月,镇海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6亿元,同比增长16.8%,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连续11个月保持两位数正增长,增速蝉联全市首位。作为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中,万亿绿色石化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镇海区不断完善码头、管廊、物流等基础设施,谋划建设产业拓展区,补齐“油头化尾”上重下轻的短板。

  项目投资结构也在持续向好。2020年1~12月,镇海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民间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工业投资及建安工程投资增速分别是127.8%、96.6%、63.9%、20.8%、47.2%和32.7%,均保持大幅度增长。

  2020年11月底,《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空间规划(2019~2035)》发布,规划提出,将依托甬江-姚江水系以及交通廊道,构建“一廊双片”的总体空间格局。其中,“双片”中的北片,将以宁波新材料研发园、宁波大学以及中官路双创大街为核心,打造高磁性材料、合成新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3条优势产业链和集成电路材料、石墨烯两条先导产业链,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功能。

  作为甬江科创大走廊北片主要承载地,三年来,哈工大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宁波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等一系列高端研究院相继落户镇海,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前不久,甬江实验室启动区2号地块最后一家企业拆迁协议签约,标志着甬江实验室启动区2号地块协议清零。未来,甬江实验室将成为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宁波整体科创能级有着重大意义。

思想引领

保障“品质之城”建设

  1月25日,宁波镇海区澥浦镇拆迁办主任杨泽斌在该镇党校,结合《宁波市镇海区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实施意见》,为新一届岚山村党总支上了一堂主题为“实施阳光征迁,助力乡村振兴”的党课。定制课程、点单教学,目前镇海区的6个基层党校共设置相关课程175项,累计授课人员达到8万余人次。

  以“党建争强”为牵引,近年来,镇海区不断推进党建提质,强化思想引领在“品质之城”建设中的作用。镇海区研究制定了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若干措施,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理论中心组、“初心之旅”、“初心夜学”、集中研讨、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全区各级机关干部认真研读规定书目。

  镇海启动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雄镇薪火”基层成长计划,举办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以“长班短训”的方式,全方位提升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镇海常态化开展干部分片联系,对区管领导班子和区管领导干部全覆盖开展政治素质考察,为每名干部精准画像。并以实干为导向,开展“三个百分百”专项考核,深入一线了解掌握干部攻坚表现,19名干部因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作用发挥明显得到提拔或进一步使用。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三年来,镇海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打造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镇海样板。

  通过深化“基层党建全域提质年”专项行动,镇海不断巩固“网格党建”全域覆盖先发优势,深化推进网格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建设。同时,镇海以党建领航基层治理创新,推进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构建“红色物业”体系,把党的组织体系向城市小区延伸,有力激活小区治理“基层细胞”,有效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据统计,镇海区符合条件的144个小区中,业委会主任中党员占比为80.6%,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为63.9%;党员人数超1/2的小区业委会共132个,占比为91.7%。

  此外,镇海还改版上线全省首家“镇红先锋”党员教育融媒体平台,建成50家“镇红先锋”驿站,深化提升“工地党建”“马路党建”“红色镇中”等行业系统品牌,着力夯实“基层堡垒”。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镇海 奋力建设港口强区、品质之城 2021-02-01 浙江日报2021-02-0100004;浙江日报2021-02-0100014;浙江日报2021-02-0100011;浙江日报2021-02-0100019;浙江日报2021-02-0100016 2 2021年02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