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亲历

杭州公共自行车便民服务一路升级,跟着体验官看看——

12岁“小红车”如何行稳致远

  在杭州,有一道“红色的风景线”,已经在大街小巷流动了12年多。

  它就是杭州的公共自行车,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红车”。“平时工作走街串巷的时候,骑‘小红车’最方便了!”谈到“小红车”,拱墅区和睦社区党委书记周呈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杭州公共交通系统最早推出的便民服务改革举措之一,从2008年5月1日启动以来,绿色便捷的“小红生活”就在不断升级、扩容——去年至今,杭州“小红车”推出了防疫在线、无忧还车、小红生活、点亮一座亭、信用免押等5大类改革创新措施。其中,“扫码租车免押金”服务是“小红车”为降低市民出行成本推出的一项新举措,今年1月7日起,市民、游客只要通过信用免押进行实名认证后,无需缴纳200元保证金,就能实现免押金租车。

  这些改革措施是否让“小红车”的骑行更便捷?升级版的“小红生活”是否让杭州人的幸福感更强了?我们邀请周呈作为本期改革体验官,一起去验证这场改革的含金量。

不交押金就能骑车

数字赋能便民服务

  在“小红车”南山路租赁点,只见不少市民拿着手机对准停车桩上的二维码一扫,就能把车骑走。聊起刚推出的“扫码租车免押金”服务,已有不少人知道:“正要把押金退掉呢!”

  什么是免押金服务?之前从未在线上租车的周呈决定尝试一下。

  下载“叮嗒出行”APP,通过“实名认证”,同意“信用免押协议”,两分钟左右,周呈就完成了注册。用手机扫描停车桩上的二维码后,一辆“小红车”成功出桩。

  “太方便了!”周呈对此大加赞赏,“这项改革对外地来杭的游客特别友好,不仅在手机上点点就能租借小红车,而且离开杭州时也不用再退押金了。”

  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既是城市的发展导向和核心功能,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特色亮点。作为数字经济领跑者和智慧城市建设先行者的杭州,其数字赋能、智慧创新也凝聚在一辆辆“小红车”的运营管理上。

  “迭代升级的‘小红生活’,正是数字赋能不断创新的成果。”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俊杰告诉记者,依靠数字赋能,延续了近8年的刷卡借还车模式,近年逐渐向手机扫码租车模式转换,此后24小时租还车、远程亲情租车等服务也陆续上马、一路升级。

  而这次,“小红生活”更直接嫁接上了杭州的“信用体系”。“2018年起,杭州就全面启动了‘信用免押金城市’建设,目前已具备较为成熟的信用体系,在杭城百姓的日常中,也处处可见信用生活,因此‘小红车’的线上免押租赁应运而生。”卢俊杰说。

  “其实信用免押在技术方面难度并不大,比较难的是如何去约束使用者。”卢俊杰介绍,“小红车”的使用者,不仅有杭州市民,还有外地游客,在杭州市城管局和杭州市城投集团的推动下,“小红”利用“叮嗒出行”构建了一个全国信用体系,对使用者进行有效约束。

  数字赋能与信用构建,都离不开智慧大脑的助力。我们走进了“小红车”营运调度指挥中心,迎面就是一个数字不断跳跃着的智慧管理平台,实时显示着运行率、空满率、车锁比等,为车辆上下架、调运、维修提供预判分析参考。有大数据支撑,“小红车”的管理从经验管理升级为实时信息管理。

  从线下到线上,市民的接受度如何呢?数据显示,自2021年1月7日线上信用免押服务开通以来,短短11天时间,就有10735个账号成功申请信用免押服务,其中包括杭州主城区7578件、萧山1666件、余杭1491件。

直面痛点回应关切

让更多人享受便捷出行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所以改革要直面痛点,回应群众关切。

  如何让“小红车”的体验感变得更好?这些年,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一直在搜集市民建议。他们发现,“还车难”一直是百姓的痛点。针对这个问题,“小红”不断出招,陆续推出了错峰还车、隔夜还车、延时还车等服务。不久前,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还在微信平台上线了“无忧还车”服务,在借车前就可以预约还车时间和地点。这项服务能缓解“还车难”吗?我们的体验官自然要亲自试一下。

  周呈打开“小红生活”微信小程序,在“无忧还车”服务中输入目的地,手机屏上就显示出周边停车点位,只要根据地图找到最近的还车点,再点击预约还车,就能顺利预约还车时间了。

  “方便是方便了,但问题还是有。”周呈在体验后,也抛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预约还车的点位比较少,只有106处,而且只能早晚高峰期预约。怎样彻底解决“还车难”问题?能否去掉固定的停车桩,试行“无桩停车”?

  改革总是在不断尝试中前行。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党支部书记、负责民生领域工作的包卫丽告诉我们,2018年,杭州“小红车”就尝试推出了“实体桩+电子桩”运营模式,即市民只需将车停在专设的公共自行车划线停车区域,即可实现“无桩”租还车。但“无桩”带来的无序停放问题依然难解。

  “车辆停放不整齐,老有其他车辆来加塞;电子围栏内车辆停满,会发生骑车人把里面车子挪出来,再把自己的车子塞进去的情况,即使加大运营投入,也很难及时发现。因此‘无桩停车’试行了一段时间就暂停了。”包卫丽告诉我们。不过,暂停并非关闭,随着技术进一步完善,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也许“无桩停车”还会重启。

  作为社区书记,周呈更关心“小红车”的改革成效能否让老年人也受益:“很多老年人是‘小红车’的忠实用户,但现在的改革举措,都需要智能手机线上操作,单靠‘一张卡走天下’的老年人或许很难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

  对此,包卫丽表示,他们正积极和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早日实现线下租车免押金。此外,从今年起,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也会组织工作人员进入各个社区,推广“小红车”线上使用操作,“这是我们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工作人员会手把手、一对一地教社区居民,怎样更好地使用‘小红车’,享受‘小红生活’的更多服务,让大家的出行、生活更加便捷。”

服务亭成了百宝箱

从一辆车到一种生活

  升级版的“小红生活”还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绕着南山路服务点仔仔细细看了一圈,发现了端倪:“这边多了一个服务亭!”

  这个服务亭,不再是印象中“小红车”工作人员的办公点,而成为了一个公共空间——两个大大的自动售货机柜,商品琳琅满目,既有饮料、面包等小零食,也有徽章、明信片等具有杭州风味的旅游纪念品;服务亭一角放着一张椅子,走累了,谁都可以进去坐坐。最贴心的是,椅子旁还有一个免费充电口,可以给手机充电。“这边还有个口罩售卖机呢,刚好买一个,等会儿坐公交车好用!”周呈的发现,让我们颇为惊讶,“原来‘小红’的业务范围已经这么广了!”

  服务亭也不是千人一面——在西湖边,“小红生活”提供旅游纪念品售卖;在老年社区旁,则提供轮椅租借等服务。

  这个“百宝箱”般的服务亭,正把“小红车”从一种城市交通代步工具升级为绿色生活的载体。“未来,我们想把它打造成为老百姓身边的生活共享服务平台。”“小红生活”项目负责人朱辉剑告诉我们,目前,杭州共有4514处“小红车”服务点,“小红生活”体系已经在其中51个“小红车”服务亭率先落地,覆盖杭州主城区。预计3年后,杭州将拥有1000个“小红生活”服务点。

  未来,“小红生活”服务亭将进一步优化升级,业务范围将变得越来越广。朱辉剑告诉我们,除了新零售模块外,新公益服务、新能源共享、未来社区、互动广告和城市安全等模块也将陆续推出。“比如在景区周边,会设置自动体外除颤仪和婴儿车租赁服务;在住宅区周边,会设置快递寄存、日用品零售等服务。此外,还将逐步对服务亭的形象、颜色、结构等进行优化完善。”

  改变,一方面源于自身发展的需求,一方面也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你们可能不知道,杭州的‘小红车’是公益定位、市场运作的。”朱辉剑解释说,当下,“小红车”的免费使用率已达98%,又面临“共享单车”的同台竞技。公益属性之下,如何保障运营资金来源,发挥“造血”功能?“几番讨论调研后,我们决定通过全新的商业模式提升服务亭的资源效能,从而保障公共自行车的可持续发展。”朱辉剑说。

  “小红车”一直是杭州坚守用户思维、以人为本的金字招牌。在这次改革体验中也有不少好建议来自群众。比如,我们在街采过程中,就有年轻人提出,可以采用一定的惩罚措施约束骑车人,让“无桩停车”能尽快实现;也有几位老年人提出,可以再加大运营力度,合理安排车辆调配。

  “这些都给我们接下来改革提供了启示。”卢俊杰说,希望市民、游客在日常骑行中,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未来我们也会立足公益,加大技术创新,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生活服务。”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8 12岁“小红车”如何行稳致远 2021-01-20 浙江日报2021-01-2000009;浙江日报2021-01-2000014;浙江日报2021-01-2000017;浙江日报2021-01-2000013 2 2021年0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