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专版

描绘“五美”新图景 做好“美丽+”文章

金华打造美丽城镇建设新样板

  清晨,到金华罗埠老街喝上一碗早茶,听上一段道情;中午,去武义千年古镇柳城畲族镇,欣赏独具民族特色的古建筑,品尝绿色优质农产品;晚上,到义乌的佛堂风情街,选购种类繁多的小商品,感受小城镇的“烟火气”……从吃住行到游购娱,从城市到乡村,金华处处是景,这是金华经过三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收获的丰硕成果。

  2020年是美丽城镇建设的开局之年。美丽城镇不只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升级版,更是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版。为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全市美丽城镇建设,今年以来,金华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城镇建设工作总体部署,以“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的责任担当,以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为抓手,围绕“五美”目标全面推开美丽城镇建设。在“美丽城镇”创建道路上,突出一镇一特色、一镇一规划,深挖潜力和内涵,做足“美丽+”文章,以“治理美”为目标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产业美”为抓手振兴乡村富民兴业;以“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为重点,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文体项目,深挖历史延续文脉,全面绘就高质量“美丽城镇”建设“五美”图景。

  “美丽+治理”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有了智慧治理指挥体系平台后,各个部门之间衔接更方便了。”王明是义乌市佛堂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义南工业园区的一名网格员。不久前,王明发现辖区内一家老企业存在污水直排现象,通过将问题上报智慧治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协调相关部门,督促这家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污水管道改造。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佛堂镇依托“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和“雪亮工程”建设成果,发挥智慧指挥中心功能,将12名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员派驻片区工委和(村)社区,调动51个村(社区)网格内98名网格管理员、586名网格信息员的巡查作用。这一创新做法,推动了乡镇日常管理工作和综合行政执法有机融合,破解了“乡镇看到管不到、部门管到看不到”执法治理问题,实现全天候全覆盖无障碍巡查。

  在此基础上,佛堂镇通过创新打造“有事我来办”服务品牌、构建“333”服务机制、开展“集中破难”行动。平台接到投诉或问题报告后,30秒内下达指令,3分钟内首批处置人员赶到现场处置,3分钟内将初步处置情况及后续建议反馈给平台,由平台根据事项难易和复杂程度,确定办理期限和牵头单位,实现了问题收集全覆盖、需求响应无延时、难题破解无盲区,将基层治理成效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截至目前,共收集处置问题2314件,办结率达99.1%,班子带队常态化开展“集中破难”,累计解决疑难问题26个。

  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在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中,不断弘扬柳城506年勤政善治的县治文化、“莲廉”“荷合”文化,讲好勤政为民、廉政爱民故事,引领正气清风。创建“二级网格”,整治环境卫生;创新“街(路)长制”,整治城镇秩序;建立柳城联盟“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社会综合治理中心”,筹建决策咨询委员会和社会治理委员会,发挥乡镇服务带动乡村作用。推进“党建+社会治理”示范点建设,建成“示范型”清廉村居3个、“标准型”清廉村居5个。建立专职网格员、红色网格员队伍,做到日常“巡查在一线、服务在一线、调解在一线”。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网格员架起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既当“宣传员”也当“服务员”,在最基层、最平凡、最辛苦的网格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

  “美丽+产业”

振兴乡村富民兴业

  金华美丽城镇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金东区傅村镇聚焦转型升级,打造融合发展产业之美。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加快三产融合进程,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以电动工具、清洁用品、毛毯纺织、纸业包装等产业为主,全镇现有注册企业1260家,其中上市企业1家、规上企业52家。今年1~3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81.9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8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前三季度引进内资5.15亿元,成功招引企业6家。3月份引进的自在园公司6月份产值已达2000万元,预计年产值将过亿元。

  傅村镇深化工业园区“二次开发”,东后徐工业区块立足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样板。新建小微企业园3家,引入小微企业30余家。推进“三服务”,成立企业发展咨询委员会,联合班子成员、乡贤、经发办成员等,提供“智囊团式”企业服务,今年以来解决汇率结算、企业复工、子女入学等相关问题500余个。整合大堰河牧场、花之海园艺、溪口马铃薯基地、寨春农场采摘基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牧产业资源,串联精品村、秀美村,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村落景区13个,全力争创国家3A级旅游镇。

  金华美丽城镇建设注重以生态为基,实现振兴乡村富民美。磐安县尖山镇美丽城镇行动方案获评2020年度优秀样板创建乡镇行动方案,用一方乌石,垒起“美丽城镇”,催生“美丽经济”,富一方民众,开启百姓幸福门。目前已建好2个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5个农家乐集聚村,同时辐射周边,跨越区域,与玉岑山居、风崖谷、御龙湾遥相呼应,助推国家5A级景区完成规划。在特色景点、关键位置,布局乌石节点,精巧设计“乌石小镇,云上尖山”标识,研发乌石系列150款文旅产品,为文旅融合、产城融合发展做好“表面”文章。仅乌石村一个村2019年接待游客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乌石老屋炼出“真金”。2019年尖山镇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90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亿元。

  尖山镇还依托集镇内磐安工业园区,继续做大做强塑料软管产业,通过横联外引、以商招商等系列举措,致力打造产业集群,塑料、汽摩配两大“千亩百亿”“园中园”起势成型,名创小微园、台地物流园初显成效;实体化公司投入运营,有效化解债务1.03亿元,并实现分红。

  “美丽+文化”

深挖历史延续文脉

  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金华市美丽城镇办深挖历史文化元素,重点挖掘古遗址、古人物、非遗文化三大块。婺城区安地镇是“中国桂花之乡”,在美丽城镇建设中着力深挖桂花特色,对十里桂花长廊开展提档改造,与南京林业大学桂花属植物栽培品种国际登录中心合作开发桂花花露、桂花精油、桂花熏香等深加工产品,拓宽桂花文创生产线。深挖红色历史,以蒋宝贤烈士为核心,建设红色教育基地。深挖非遗资源,以非遗传承为发展核心的诗画岩头文化产业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去年安地镇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并获得了“非遗主题小镇”的荣誉称号。今年以来,“诗画岩头非遗体验购物节”暨“跟着非遗游婺城”活动、“安地美食十大碗”评选活动、桂花论坛、“印象南山·天籁仙源”南山桂谷风情小镇音乐汇等各类活动精彩纷呈。

  在东阳市湖溪镇,小镇风貌全面改造提升,突显历史遗存建筑亮点,夜游、夜跑、夜秀、夜市、夜娱、夜宿等要素齐全,小镇夜景迷人。最有特色的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马上桥花厅、国家级非遗红曲酒传承基地、中国传统村落郭宅等。另外还有石洞书院、红曲酒博物馆、石雕艺术馆、木雕艺术馆、古法榨油坊等30多处民俗展示体验场所。墙体、路灯、旗杆、标识标牌、休憩场所植入“醉美湖溪,修心小镇”元素。还有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饮食酥饼、红曲馒头、糖饧、酒糟鱼等。红曲酒糟土鸡煲、鸡子核桃酒等美食入选“百县千碗”;象田村是金华市民宿集聚村,有民宿14家,其中1家被评为银宿。

  全镇全年春节村晚、元宵迎灯、正月十八擎大蜡烛、清明祭祖、端午包粽子、重阳敬老等各类文化节会丰富,连续八年举办文化艺术周系列活动,年均吸引游客40万人次以上。全镇共有影视外景拍摄基地7处,投资过亿的上田村炫奇影视拍摄基地项目已完成建设,东雕园、马上桥新时代喜宴中心等拍摄基地共接待剧组120个进场拍摄。

  建设美丽城镇,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2020年全市美丽城镇建设共安排投资项目2071个。截至10月底,累计已完成投资393.21亿元,占全年计划完成投资的92.73%,其中,列入2020年省级样板创建乡镇的2020年项目计划投资为106.5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1.42亿元,占全年计划完成投资的95.23%。在项目保障上,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实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施工,严把材料审核关、施工现场关、质量验收关,把每一个项目打造成具有特色风貌、人文内涵,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工程。

  下一步,金华市美丽城镇办将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围绕“五美”“十个一”的要求,重点推进16个省级样板、21个市级样板的创建工作,着力提升城镇承载力和竞争力,提升城镇功能,力争10个小城镇达到省级样板,13个达到市级样板。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9 金华打造美丽城镇建设新样板 2020-12-23 浙江日报2020-12-2300008;浙江日报2020-12-2300010 2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